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5-01-28
1. 原告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写明其全称、住所地,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姓名和职务;原告为自然人的,应写明其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如不知被告出生年月日,可写大致年龄)、民族、籍贯、工作单位(无工作的,写无业)、住址(如户籍所在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应同时列明户籍所在地和经常居住地)。
2. 被告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写明其全称、住所地,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姓名和职务;被告为自然人的,应写明其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如不知被告出生年月日,可写大致年龄)、民族、籍贯、工作单位(无工作的,写无业)、住址。
3. 如涉及未成年人或其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还应写明其法定代理人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籍贯、工作单位(无工作的,写无业)、住址。
4. 如涉及第三人,应在被告之下列明第三人的相关信息,与原告和被告的列明项目相同。
5. 如涉及多个原告、被告和第三人,应按分类依次排列,并写明各自的列明项目。不应列出委托代理人。
诉讼请求应按照主次依次列出,第一条应根据案由确定。
对于涉及财产内容的诉讼请求,必须具体列出相关数字,以确定诉讼标的。诉讼费用的负担应在最后一项列出,但不计入诉讼标的。
事实和理由部分应分成两段。首先,写一段原告主张的事实;然后,写一段证明诉讼请求的理由。
事实部分通常根据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和发展、纠纷的产生和处理经过,以及纠纷的现状和结果,即起因、经过和结果三部分进行叙述。在叙述中,应明确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
理由是在事实基础上,引用法律规范对诉讼请求进行证明。应按照诉讼请求的顺序,根据法律规范对相应法律关系进行认定,对事实进行提炼,并引用相应法律规范依据。理由部分可以简述。
在最高人民法院规定的文书格式中,要求在理由之后写一段“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址”。然而,现已无必要。只需在附项部分加列一项“证据清单”即可。
起诉状应一式数份,其中正本一份,副本根据被告和第三人的人数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