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2-05-18
强迫交易罪不仅侵犯了交易相对方的合法权益,还破坏了商品交易市场的秩序。商品交易应遵循自愿和公平原则。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强买强卖、强迫提供或接受服务的行为时有发生,这违背了市场交易原则,损害了消费者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如果行为人使用暴力或威胁手段进行交易,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情节严重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强迫交易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暴力或威胁手段进行强买强卖商品、强迫提供或接受服务的行为,情节严重。
暴力是指对被强迫人的人身或财产实施强制或打击,如殴打、捆绑、伤害或破坏财物等;威胁是指对被害人实施精神上的强制,以加害其人身、毁坏其财物、揭露其隐私、破坏其名誉等相要挟。暴力和威胁可以通过言语或动作实施,也可以利用特定的危险环境进行胁迫。无论是暴力还是威胁,都旨在使被迫者不敢反抗而被迫答应交易。如果行为人使用非暴力威胁方法要求交易,而非暴力威胁与交易无直接关联,不能构成强迫交易罪。强迫交易罪的本质特征是违背他人意愿,强迫他人与自己或第三人进行交易。
服务指各种营业性的服务,如住宿、运输、餐饮、维修、打扫卫生、送灌煤气、托运家具、提供钟点工等。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强迫他人出卖商品或提供服务,被强迫者一般应在从事商品出卖或营利服务的工作中。如果被强迫者未从事这种营利性工作,而被强迫出售自己的商品或为没有从事搬运煤气的人搬运煤气,或为没有从事饮食和住宿的人提供饮食和住宿,则不能构成强迫交易罪。此外,服务应是合法的营利性服务。如果提供的是非法服务,如强迫提供卖淫、赌博等非法服务,或者提供侮辱性服务,也不能构成强迫交易罪,应当以其他罪名追究刑事责任。强迫交易罪属于情节犯罪,只有当强迫交易行为达到情节严重时才能构成犯罪。情节严重主要包括多次强迫交易、非法获得较大数额、造成恶劣影响的结伙实施强迫交易、手段恶劣、强迫外国人交易、强迫交易内容低劣等。
强迫交易罪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和单位。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构成本罪。根据刑法第231条的规定,单位也可以构成本罪。单位犯罪时,单位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都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强迫交易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间接故意和过失不构成本罪。
本罪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40条的规定:
以暴力、威胁手段,实施以下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 强买强卖商品;
2. 强迫他人提供或者接受服务;
3. 强迫他人参与或者退出投标、拍卖;
4. 强迫他人转让或者收购公司、企业的股份、债券或者其他资产;
5. 强迫他人参与或者退出特定的经营活动。
强迫交易行为是一种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在商品交易或服务交易中并不罕见。为了避免打击面过大,刑法规定,强行商品交易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能构成犯罪。情节严重应包括以下几点:
1. 促成不公平交易,非法获利数额较大;
2. 多次强迫交易;
3. 社会影响恶劣;
4. 给被害人及其家庭带来严重后果;
5. 强迫交易严重扰乱市场;
6. 两人以上共同实施强迫交易。
如果行为人使用轻微的威胁手段进行强买强卖、强迫他人接受或提供服务,行为有节制且获利有限,情节轻微且危害不大,属于一般违法行为,不能认定为犯罪。
强迫交易罪必须发生在商品交易或服务交易中,行为人与被害人之间存在交易事实,尽管这种交易是一方强求另一方接受的。如果没有这种交易存在,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立即劫取财物的,应当认定为抢劫行为,而不构成强迫交易罪。
在实施强迫交易罪的过程中,行为人的暴力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如果导致人员伤亡,虽然与强迫交易罪与伤害罪或杀人罪之间存在关联,但不应当按照牵连犯罪处罚原则处理,而应当分别定罪量刑,根据竞合犯罪原则进行处罚。这是因为强迫交易罪的法定刑期较低,最高刑期为三年有期徒刑,不包括牵连其他罪名并以一罪处断的刑期。因此,如果强迫交易罪与其他罪名牵连并以一罪处断时,三年的最高刑期无法吸收其他罪名的刑期。因此,根据罪刑相适应原则,应当对此类情况进行数罪并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