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2-04-12
对于私分罚没财物罪的既遂行为,法院一般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而对于数额巨大的行为,法院会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私分罚没财物罪是指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违反国家规定,将应当上缴国家的罚没财物,以单位名义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行为。
私分罚没财物罪的法律依据是《刑法》第三百九十六条。该条规定了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情形下,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罚。
同时,该条还明确规定了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违反国家规定,将应当上缴国家的罚没财物,以单位名义集体私分给个人的刑罚规定。
私分罚没财物罪是一种纯正的单位犯罪,只能由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构成。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违反国家规定,将应当上缴国家的罚没财物,以单位的名义集体私分给个人,因此,本罪只能由单位构成。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在定罪后,应当对单位进行处罚。
构成私分罚没财物罪的机关包括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其中,司法机关包括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以及具备部分司法职能的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监狱。而行政执法机关则包括在海关、税务、工商行政管理、检验检疫、环保等方面享有行政处罚权的国家各级行政机关。
需要注意的是,由法律、法规授权的机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违反行政法规的公民、单位组织给予行政罚款者,不能成为私分罚没财物罪的主体。
一些行政机关通常设有派出机构或分支机构。尽管这些派出机构或分支机构可能没有法人资格,但它们符合刑法上的“单位”的条件,有自己的独立利益,并且其性质也属于司法机关或行政执法机关。因此,这些派出机构或分支机构原则上应当能够成为私分罚没财物罪的犯罪主体。例如,公安派出所、各级林业管理部门的派出管理机构、人民法院的执行庭等。如果这些单位实施了私分罚没财物的行为,而其上级主管机关并不知情,则应当由这些派出机构或分支机构完全独立地承担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