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金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订立 > 合同条款法律知识

定金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2-03-09

 
211609

众所周知,我们在签订各式各样的合同时,比较喜欢与商家协商一致后,通过交付定金的形式来互相敦促对方履行合同义务。那么,关于定金都有怎样的规定呢?

定金的法律规定及其限制

一、定金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目前,定金的法律规定主要包括《民法典》(2021.1.1生效)和《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司法解释》。

根据《民法典》(2021.1.1生效)第五百八十六条,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定金合同在实际交付定金时成立。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超过部分不产生定金的效力。如果实际交付的定金数额多于或少于约定数额,视为变更约定的定金数额。

根据《民法典》(2021.1.1生效)第五百八十七条,债务人履行债务时,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收回。如果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履行不符合约定,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目的,对方无权请求返还定金。如果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履行不符合约定,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目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根据《民法典》(2021.1.1生效)第五百八十八条,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时,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定金条款。如果定金不足以弥补一方违约造成的损失,对方可以请求赔偿超过定金数额的损失。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规定,如果出卖人通过认购、订购、预订等方式向买受人收受定金作为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担保,因不可归责于当事人双方的原因导致合同未能订立,出卖人应当将定金返还买受人。

二、如何避免定金陷阱

为了避免定金陷阱,首先应避免与开发商签订认购协议书并交付定金。在商品房交易过程中,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前,双方可以经协商一致直接签订合同,无需签订认购书或交付定金。如果商品房买卖合同未能成立,购房者可以全额退款,不留任何后患。

其次,可以将定金写成其他名称,如“订金”、“预付款”、“保证金”、“诚意金”、“押金”、“订约金”等。这样一旦房屋买卖合同未能成立,所交款项可以依据法律规定予以退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规定,因不可归责于当事人双方的原因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未能成立,出卖人应当将定金返还买受人。此外,司法实践一般认为,“订金”等费用属于预付款性质,开发商取得该款项属于不当得利,因此可以依据不当得利的法律规定来处理。

通过以上对定金相关法律规定的了解,相信大家对定金的法律限制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延伸阅读
  1. 购买二手房的法律程序和注意事项
  2. 定金和订金的法律区别
  3. 二手房买卖合同的必要条款包括哪些
  4. 解约定金与违约金的区别
  5. 购房过程中合同解约定金的认识与应对

合同订立热门知识

  1. 承诺的撤回条件
  2. 手写承诺书的法律效力
  3. 房屋买卖合同的特别注意事项
  4. 辅警没签合同辞职要赔偿吗
  5. 离职承诺书有法律效力吗
  6. 假如中介口头承诺给介绍费,但是不给介绍费怎么办
  7. 劳动者承诺放弃缴纳社保,违反法律规定无效
合同订立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