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2-01-25
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对于军人阻碍执行军事职务的情况,根据刑法第426条的特别规定,应按照特别法条即阻碍执行军事职务罪进行治罪,而不是按照本罪定罪论处。
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侵害的客体是军职人员的正常执行职务活动。犯罪对象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役军官、文职干部、士兵及具有军籍的学员,以及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现役警官、文职干部、土兵及具有军籍的学员;还包括执行军事任务的预备役人员和其他人员。这些人员在执行任务期间,如果被人民群众以暴力、威胁方法加以阻挠,就构成了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
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对方是正在执行任务的军人,却故意以暴力、威胁方法加以阻挠,导致对方停止、放弃、变更执行职务,或者无法正常执行职务。行为人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的动机多种多样,例如不服从管理、逞能、无端滋事、报复、发泄私愤等。如果行为人不知对方是正在执行职务的,因其他原因以暴力殴打或以言语威胁的,则不构成本罪。
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暴力或威胁手段,阻碍军人依法执行职务。暴力是指行为人对依法执行职务的军人实施打击或强制,例如殴打、捆绑等。威胁是指行为人以暴力相要挟,实行精神强制、心理压制,使军人产生心理恐惧,无法履行职责、执行任务。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的重要特征是使用暴力、威胁方法。如果行为人只是对军人进行顶撞、谩骂、不服从命令和指挥等,而没有使用暴力、威胁方法,则不能构成本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六十八条的规定,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的刑罚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如果故意阻碍武装部队军事行动,造成严重后果的,刑罚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判定一种阻碍军务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首先要考虑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有故意阻挠军人执行职务的目的。如果行为只是对军人发牢骚、讲怪话、态度生硬,或者仅有一般嘲讽、辱骂,甚至轻微的顶撞行为,而行为人并不希望对方停止、变更、放弃执行职务,那么不应视为犯罪行为。其次要考虑客观上行为人是否实施了暴力、威胁手段,以及是否因此导致军人停止、放弃、变更执行职务或无法执行职务的后果。如果行为人虽然实施了某种阻挠行为,但只是军人正常执行职务,或者对方虽然出现了停止、放弃、变更执行职务或无法执行职务的结果,但与行为人的行为并无必然的因果关系,也不应视为犯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