谎报险情属于什么违法行为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治安管理处罚法 > 治安管理违规行为法律知识

谎报险情属于什么违法行为

点击数:54 更新时间:2022-01-07

 
202919
在现实生活中,险情是时常发生的,发生险情的,要及时有关部门报告,谎报险情是属于什么行为,要依据实际情况而定,不构成犯罪的,属于违反治安管理的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属于犯罪行为,关于谎报险情属于什么违法行为的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详细解答。

一、谎报险情的违法行为及其法律后果

1. 谎报险情构成的违法行为

根据实际情况,谎报险情的行为可以被归类为以下两种情况:

(1)不构成犯罪的违法行为,属于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2)构成犯罪的行为。

1.1 不构成犯罪的违法行为

对于不构成犯罪的谎报险情行为,根据情节轻重,将会受到以下处罚:

(1)一般情况下,将会被处以5-10日的行政拘留,并处以500元的罚款。

(2)情节较轻的情况下,将会被处以五日以下的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1.2 构成犯罪的行为

对于构成犯罪的谎报险情行为,将会受到以下刑事责任:

(1)对于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将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一般会被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如果造成严重后果,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2. 相关法律依据

以下是与谎报险情相关的法律依据: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

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以其他方式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将会被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的拘留,并可并处五百元以下的罚款。情节较轻的,将会被处以五日以下的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将会被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的拘留,并可并处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将会被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的拘留,并可并处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的规定:

对于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将会被处以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造成严重后果,将会被处以五年以上的有期徒刑。

对于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通过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故意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将会被处以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造成严重后果,将会被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二、发布虚假信息所带来的责任

1. 民事责任

网络谣言往往会侵犯自然人的肖像权和名誉权,以及法人的名誉权。对于这些侵权行为,需要承担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责任。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受害人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这适用于网络个人事件谣言的受害者,他们可以依据此规定追究造谣、传谣者的民事责任。

2. 行政责任

如果散布的谣言扰乱了公共秩序或诽谤他人等情况,尚不构成犯罪。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故意利用网络造谣、传谣扰乱公共秩序,或公然侮辱、诽谤他人,尚不构成犯罪的,将会受到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

3. 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规定,编造虚假的疫情、灾情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而故意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将会根据危害性的大小给予相应的刑罚。涉及网络谣言的刑事犯罪可能触犯的罪名有很多,其中常见的罪名包括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寻衅滋事罪、敲诈勒索罪等。

延伸阅读
  1. 吸毒前科影响量刑吗男性
  2. 没有营业执照的陪玩团违法吗
  3. 暴力强行征地的法律处理方式
  4. 电子签名相关的法律责任
  5. 交通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时间

治安管理处罚法热门知识

  1. 亲人被公安机关抓走,如何应对?
  2. 治安拘留算刑事案件吗
  3. 打架构成轻伤害的量刑
  4. 如何处理恋爱同居暴力
  5. 被打了一巴掌报警后如何处理
  6. 殴打他人致伤:法律如何裁定刑罚?
  7. 党员拘留要开除党籍吗
治安管理处罚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