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公益诉讼立案条件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 > 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法律知识

民事公益诉讼立案条件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1-10-28

 
199917
在现实生活中,侵犯公众权益的行为是比较多的,如产品侵权行为、环境侵权行为等,造成公众权益受损的,可以提起公益诉讼,维护社会公众的权益,那么民事公益诉讼立案有什么条件?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民事公益诉讼立案条件

人民检察院经过对民事公益诉讼线索进行评估,存在: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可能存在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情形,可以立案。

《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规则》

第八十五条 人民检察院经过对民事公益诉讼线索进行评估,认为同时存在以下情形的,应当立案:

(一)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

(二)可能存在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

第八十六条 人民检察院立案后,应当调查以下事项:

(一)违法行为人的基本情况;

(二)违法行为人实施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三)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类型、具体数额或者修复费用等;

(四)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五)违法行为人的主观过错情况;

(六)违法行为人是否存在免除或者减轻责任的相关事实;

(七)其他需要查明的事项。

对于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等应当由违法行为人依法就其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及其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的案件,可以重点调查(一)(二)(三)项以及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关联性。

二、公益诉讼的特点

公益诉讼有以下特点:

(1)公益诉讼之诉的利益是保护公共利益或者恢复、补偿受到减损的公共利益,或者是虽然没有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或者减损的事实,但是有一定的法律秩序和道德秩序需要诉讼保护的,都可以提起诉讼,这是诉权存在的基础。

(2)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时,如果确有进行公益诉讼的必要,可依法院裁定取得本案管辖权及依公益诉讼程序审理。这是由于公共利益的多样化与时代性特点所决定的。

(3)程序机制上与普通私益诉讼程序不同。应当适用非讼法理,而不是诉讼法理,法院应当依照职权查明案件事实并作出判决,当事人的处分权利受到限制,即在诉讼程序中应当采取法院职权探知主义和职权进行主义,对于辩论主义和处分权主义应当限制适用。

(4)公益诉讼当事人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往往存在诉讼当事人与实体法律关系主体的非统一性。

延伸阅读
  1. 消费者公益诉讼胜诉,赔偿金如何处理
  2. 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是如何规定的
  3. 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生效裁判认定事实要举证吗
  4. 个人是否可以作为民事公益诉讼原告?
  5. 消费者如何进行申诉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双方轻伤同意和解是否不追究刑事
  2. 轻伤二级刑事案件可以不起诉吗
  3. 非法集资业务员集资多少立案
  4. 公益诉讼案件有公诉期吗
  5. 法官检察官办案质量终身负责
  6. 爷爷坐牢孙子能入党吗
  7. 口供老人不会写字按指印后代签名可以吗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