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部门要求做好监护缺失未成年人救助
点击数:39 更新时间:2021-10-22
民政部等十部门日前出台意见,要求:对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因突发事件影响等情形,暂不能履行监护责任的,要由民政部门对监护缺失未成年人依法进行临时监护。具体内容和手心律师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具体要求:
民政部等十部门日前出台意见,要求:
①对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因突发事件影响等情形,暂不能履行监护责任的,父母及相关部门要及时发现报告,并由民政部门对监护缺失未成年人依法进行临时监护;
②民政部门或具备条件的未成年人住所地村(居)民委员会,要为监护缺失未成年人安排必要的生活照料措施,对生活陷入困难的及时落实社会救助政策;
③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加强监护缺失适龄未成年人就学保障的指导和服务。
《关于做好因突发事件影响造成监护缺失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
一是
明确了报告主体
,解决“谁报告”问题。明确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急管理部门、卫生健康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公安机关等人员和单位在突发事件中接触、知晓有监护缺失未成年人的,要在第一时间履行报告义务;对村(居)民委员会、学校、幼儿园、托育机构、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在工作中加强发现报告义务作出了规范;同时,鼓励公民个人和单位主动报告,尽最大可能使处于监护缺失状态的未成年人及时被发现、被保护。
二是明
受理主体
,解决“向谁报告”问题。《意见》明确,受理部门是民政部门和公安机关。一般情形,向民政部门报告,便于民政部门妥善照料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突发事件中与未成年人失散的,向公安机关报告,便于公安机关及时查找、核实身份。
三是
明确报告方式
,解决“如何报告”问题。热线电话是报告的重要途径,目前各地民政部门依据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陆续开通当地未成年人保护热线,通过依托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方式对外开展工作。
四是
明确安置照护主体
,解决“谁来照料”问题。法律赋予民政部门临时监护、长期监护等职责,妥善照料因突发事件影响造成监护缺失的未成年人,民政部门责无旁贷。同时,卫生健康部门、教育部门、公安部门也需要按照《意见》要求做好未成年人就医、就学、寻亲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