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发生后替人顶包的人会犯罪吗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事故处理 > 交通事故处理规定法律知识

交通事故发生后替人顶包的人会犯罪吗

点击数:32 更新时间:2021-10-22

 
193729
交通事故发生之后,一些肇事者没有承担责任的勇气,自己害怕处罚而影响到自己的前途,于是就找了自己的亲朋好友来为自己顶包。在第三方为自己顶包之后,那交通事故发生后替人顶包的人会犯罪吗?看看手心律师网小编收集的资料。

一、交通事故发生后替人顶包的人会犯罪吗

可能会构成窝藏、包庇罪。

《刑法》第三百一十条

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二、法律对包庇罪有何规定

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本罪为选择性罪名,具体包括窝藏罪和包庇罪。包庇罪只能由作为方式实施,单纯不提供证言、沉默不语或者不出庭作证行为,不属于“做假证明包庇他人”的行为,不成立包庇罪。

知情不报是指知道情况而不报告,特指没有犯罪的人主动地或被动地对检察当局隐匿别人的叛逆罪或重罪的行为。在司法实践中,与知情不报在形式上颇为相似的窝藏、包庇罪构成犯罪,窝藏、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

两者主要区别在:

客观表现形式:窝藏、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住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做假证明包庇的行为,知情不报是指明知是逃匿的罪犯而不向司法机关举报,放任其逍遥法外的行为。

行为方式区别:窝藏、包庇罪是以积极的行为实施犯罪的,而知情不报则是以消极的不作为方式实施的。

行为的性质及法律后果不同:窝藏、包庇是一种犯罪行为,实施窝藏包庇行为要受到国家司法机关的刑事制裁;知情不报,我国《刑法》没有将其规定为犯罪行为,但对于知情不报的行为应予批评教育,不能认定为是犯罪行为。

延伸阅读
  1. 区分战时拒不救治伤病军人罪与遗弃伤病军人罪的界限
  2. 重大污染事故罪的定义及要素
  3. 职务侵占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4. 重大交通事故的调查程序
  5. 环境污染的刑事责任及立案标准

交通事故处理热门知识

  1. 交通事故处理时效
  2. 顺风车司机酒后开车,发生事故乘车人要担责吗?需要。
  3. 福建交通违章处理期限及相关法律规定
  4. 公安机关出具事故认定书的时间限制
  5. 车撞人后应赔偿多少钱保险
  6. 九级伤残交强险赔偿金额查询
  7.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解析
交通事故处理知识导航

交通事故解决方案

  1. 碰瓷处理指南
  2. 交通肇事逃逸
  3. 交通事故赔偿项目
  4. 交通事故全责无责划分
  5.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流程
  6. 交通事故主次责任划分
  7. 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流程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