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需要做商业秘密的鉴定,需要哪些材料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法 > 其它知识产权相关 > 商业秘密法律知识

什么时候需要做商业秘密的鉴定,需要哪些材料

点击数:31 更新时间:2025-01-03

 
192454
商业秘密鉴定,是由司法鉴定机构将当事人争议的商业秘密进行鉴定,鉴定商业秘密的属性,价值和其他法律问题。那么,什么时候需要做商业秘密的鉴定,需要哪些材料呢?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详细为您介绍。

商业秘密鉴定程序及所需材料

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对商业秘密存在争议时,可以向法院申请进行商业秘密鉴定,或者委托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鉴定所需材料

司法鉴定机构接受鉴定委托时,应要求委托人出具鉴定委托书,并提供委托人的身份证明,同时还需提供鉴定所需的材料。这些材料包括检材和鉴定资料。检材指与鉴定事项有关的生物检材和非生物检材,而鉴定资料指存在于各种载体上与鉴定事项有关的记录。

在商业秘密司法鉴定中,这些检材和鉴定资料构成了证据,委托人有义务提供鉴定所需的检材和鉴定资料。这些材料是鉴定机构作出鉴定结论的依据,因此委托人应当承担举证责任。

商业秘密鉴定范围的相关知识

商业秘密纠纷案件通常涉及复杂的专业技术问题,因此委托专家或鉴定机构进行鉴定是比较常见的情况。在司法实践中,鉴定范围比较混乱,不仅包括是否构成商业秘密、技术或经营信息是否实质性相同等问题,还包括商业秘密价值、经济损失数额等问题。对于这些鉴定范围是否合适,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

首先,是否构成商业秘密属于事实问题,是否可以通过鉴定来判断,可以按照以下两种判断方法进行分析。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商业秘密指的是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法律规定明确商业秘密应具有实用性、保密性和秘密性。关于实用性、保密性和秘密性的具体要求,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进行了详细规定。

这些具体法律规则的适用是认定商业秘密构成的前提条件,法律规则必然影响到该问题的认定结论。因此,根据第一种判断方法,可以认定是否构成商业秘密并不属于事实问题,而是属于法律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在该解释中将“保密措施”解释为“权利人为防止信息泄露所采取的与其商业价值等具体情况相适应的合理保护措施”。这表明保密措施有一定的要求,对于“合理”保护措施的认定具有较大的裁量空间。

这一规定的具体适用需要结合具体案件中的各方面因素进行利益衡量和价值选择,同时还可能受到司法政策的影响。因此,根据前述第二种判断方法,是否构成商业秘密应由法官进行认定,而不应成为鉴定的范围。

在司法实践中,有意见认为,技术信息是否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的六种“不为公众所知悉”的情形,属于可以鉴定的范围。一些学者进一步论述了可以鉴定的理由,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在该解释中对“不为公众所知悉”的要件进行了规定,并对其具体表现进行了类型化。因此,“某项信息是否不为公众所知悉”也成为法律问题。

该司法解释列举的“为公众所知悉”的情形中,包括“该信息为其所属技术或者经济领域的人的一般常识或者行业惯例”。对于这一事实如何判断,法律没有进一步的规定,因此该事实可以成为可以委托鉴定的事实问题。

延伸阅读
  1. 劳务外包中的社会保险责任
  2. 委托加工合同
  3. 不公开审理家属能到庭吗?
  4. 侵犯著作权罪的认定与处罚
  5. 知识产权司法鉴定

其它知识产权相关热门知识

  1. 哪些发明创造能申请实用新型专利
  2. 购买存在权属争议的域名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
  3. 有关商号制度的立法形式问题
  4. 域名的法律意义和商业价值
  5. 商品包装和装潢的特点
  6. 黄金等假冒注册商标案
  7. 商标专用权与商号权的区别
其它知识产权相关知识导航

知识产权解决方案

  1. 假冒注册商标纠纷
  2. 商标构成的要素
  3. 合作作品中的著作权
  4. 职务作品的著作权人
  5. 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计算
  6. 著作权申请登记
  7. 著作权的诉讼时效

热门合同下载

  1. 商标注册委托代理协议书范本
  2. 软件源码授权员工保密协议
  3. 企业商业秘密保密协议范本
  4. 销售人员保密协议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