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软件版权侵权中程序鉴定注意事项是什么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法 > 著作权法 > 著作权纠纷法律知识

计算机软件版权侵权中程序鉴定注意事项是什么

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4-08-12

 
191608
如果他人侵犯了自己的计算机软件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在诉讼程序中,被告是否构成侵权,往往是争议的焦点,这时候就需要做鉴定。那么,计算机软件版权侵权中程序鉴定注意事项是怎样的呢?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计算机软件版权侵权中程序鉴定的注意事项

一、实质性相似的定义

实质性相似是指被告的作品与原告的作品相似到一定程度,除了解释为复制而不可能有其他的解释。实质性相似可分为两类:文字成分的相似和非文字成分的相似。非文字成分的相似强调从整体上的感受,主要考虑程序的组织结构、处理流程、使用的数据结构、所要求的输入形式、所产生的输出方式等方面的相似。然而,非文字成分一般不属于软件的表达,因此通过非文字成分的相似来判断两个程序的实质性相似已被放弃。

二、计算机软件侵权中的接触要求

在计算机软件侵权中,只要求原告证明被告有接触目标程序的可能性,原告只需要证明其软件产品先于被告销售。

三、开发自己的目标程序的实际情况

通常情况下,被告不可能通过直接修改他人的目标程序来开发自己的目标程序,同时还要开发出对应的源程序。因此,即使双方的目标程序非常相似,也不能直接作为判决的依据。仅凭目标代码相似比例来判断侵权与否,这根本上否认了创作巧合的存在。

四、实质性相似中的“过滤”

在进行相似性比对时,应考虑以下几点因素进行过滤:1)由于表达方式受限而导致相似的程序代码的过滤;2)受外部因素限制的内容,例如软件兼容性的制约、硬件环境的限制(尤其是嵌入式软件开发,直接受到所使用的芯片的限制)、软件所应用的行业要求等;3)该领域表达方式的有限性。

五、注意开发者故意放置的错误代码或死代码

在鉴定比对过程中,需要注意程序员在开发时故意放置的错误代码或死代码。

六、被告接触原告源代码时的鉴定对象选择

首先,将原告源程序编译成目标程序。因为源程序是软件开发者身份的证明,没有源程序的支持,目标程序无法独立存在。如果该源程序无法编译成目标程序,则原告有可能因无法证明其设计开发了相应程序而承担不利的后果。如果被告未提交源程序,将编译后的目标程序与被告目标程序进行比较,如果构成相似,则构成侵权,否则不构成侵权。

如果被告提交了源程序,需要确定被告源程序与涉案目标程序的关系,即同一性问题。如果满足同一性,则直接将原被告双方的源程序进行比较,如果构成实质性相似,则构成侵权;否则相反。如果不满足同一性,则采取与被告未提交源程序时相同的方式进行比较。

延伸阅读
  1. 版权侵权行为的认定标准
  2. 网络科技从业者如果要注册成立公司,需如何选择经营范围
  3. 计算机审计风险的分类有哪些
  4. 怎么办理软件产品确认测试报告是不是要先申请软件著作权证书
  5.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侵权判断标准是什么

著作权法热门知识

  1. 著作知识产权年限多久
  2. 网络小说抄袭怎么维权
  3. 撤三复审答辩补充理由范本是怎么样的
  4. 网上找图做手机壳算侵权吗
  5. 被举报著作权侵权如何处理
  6. 哪种字体属于侵权
  7. 侵犯摄制权的行为有哪些
著作权法知识导航

知识产权解决方案

  1. 假冒注册商标纠纷
  2. 商标构成的要素
  3. 合作作品中的著作权
  4. 职务作品的著作权人
  5. 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计算
  6. 著作权申请登记
  7. 著作权的诉讼时效

热门合同下载

  1. 计算机软件开发合同范本
  2. 软件安装许可协议范本
  3. 计算机软件使用许可合同范本
  4. 国际软件许可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