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3-11-16
本案涉及的焦点是刘某的行为是属于无因管理还是防止侵害行为。尽管二者有相似之处,但它们是不同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的法律规定和赔偿责任也不尽相同。
有一种观点认为,刘某的行为属于无因管理。这是因为黄某的菜园遭受到动物的侵害,刘某并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去管理该菜园,他只是为了避免黄某的损失而进行管理,导致了财产上的损失。因此,黄某应当承担管理费用和损失。
另一种观点认为,刘某的行为属于防止侵害行为。他是为了防止黄某的财产遭受动物侵害而进行制止,结果自己受到了动物的损害。根据《民法通则》第109条的规定,这种行为符合防止侵害行为的特征,而不符合无因管理的特征。因此,刘某首先应当向养狗的吴某和江某请求赔偿。如果吴某和江某无力或无法全部赔偿,黄某作为受害人可以要求适当的补偿。
本案的争议点在于刘某的行为是属于无因管理还是防止侵害行为。尽管二者有相似之处,但它们是不同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的法律规定和赔偿责任也不尽相同。
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防止侵害行为的前提条件是存在“侵害”行为,这种侵害行为必须是实际发生或正在进行中的。对于假设的或未发生的侵害行为,则不能进行防止或制止。而无因管理的前提条件是个人对自己的事务或财务一时失去控制,无法进行管理,只存在继续下去可能导致利益损失的危险。在这一点上,二者完全不同。
其次,在防止侵害行为中,涉及的主体通常有三种,即防止侵害行为人、侵害人和受益人。在没有侵害人的情况下,涉及的主体是防止侵害行为人和受益人。而在无因管理中,只涉及管理人和受益人这两种主体,没有侵害人。
第三,在防止侵害行为中,赔偿责任由侵害人承担,受益人不承担赔偿责任。只有在没有侵害人的情况下,受益人才承担适当补偿的责任。而在无因管理中,受益人必须承担管理人为管理而支出的必要费用。
最后,在防止侵害行为中,防止侵害行为人可能会受到损害,这种损害是由侵害行为所引起的。而在无因管理中,管理人的损失仅限于支付管理的必要费用。
根据以上分析,本案中的法律关系属于防止侵害行为,而非无因管理。
防止侵害行为的理由如下:
首先,防止侵害行为与无因管理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存在侵害行为。在本案中,黄某的菜园受到破坏,种植的蔬菜遭受损害。尽管因黄某不在场,暂时无法管理菜园,但无因管理本身并不存在非法侵害问题。吴某和江某的狗进入黄某的菜园并发生撕咬行为,这是一种侵害行为,并且导致黄某财产的实际损失。因此,从主要区别的角度来看,性质是明确的,不属于无因管理。
其次,当事人的实际关系与无因管理不同。无因管理只涉及管理人和本人这两种主体,不存在侵害人这一主体。然而,在本案中,侵害行为是由狗造成的,但狗是由于主人的管理不善而闯入他人的园地并侵害他人利益的。因此,狗的主人实际上是侵害人。因此,本案中的法律关系涉及到三种主体,即侵害人、受益人和防止侵害行为人,与防止侵害行为的法律关系相同。
第三,无因管理中的管理人只需支付必要的管理费用,而不会实际受到损害。然而,在本案中,刘某为了减少黄某的损失而进行制止狗的撕咬行为,结果自己受伤。这是实际的损害,而不仅仅是一般管理费用的损失。从这个角度来看,本案也不属于无因管理。
最后,从实际承担法律后果的角度来看,本案也不属于无因管理。无因管理的法律后果是受益人向管理人支付必要的管理费用,其他人没有义务支付。从本案来看,侵害行为导致刘某受伤。刘某受伤的直接原因是江某养的狗咬伤,直接承担责任的是江某。吴某的狗虽然不是直接的损害原因,但却是侵害的危险源头,因此也应承担一定责任。黄某是受益人,如果吴某和江某无力或无法全部赔偿,受益人也应适当赔偿损失。这种责任承担情况与无因管理完全不同。
通过对本案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无因管理行为的特征,并对无因管理的认定有更明确的理解。在辨析无因管理时,我们应从其成立条件入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无因管理这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