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10-02
不安抗辩权和预期违约是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对合同预期不履行进行救济的代表性制度。我国《合同法》对不安抗辩权作出了规定,而预期违约制度则在第94条第2项和第108条中有所体现。这两项制度的结合实际上是对两大法系的借鉴。
尽管我国《合同法》规定的这两项制度有相似之处,即合同一方当事人在合同履行期到来前拒绝履行合同或者可能不履行合同,债权人都有权拒绝自己的履行,但从性质上来看,预期违约制度属于违约责任制度的范畴,而不安抗辩权则属于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因此,两种制度的适用将产生不同的效果,两者在功能、行使条件、行使依据、构成要件是否以过错为要件以及法律救济等方面存在差异,不能相互替代。
1、前提条件不同
行使不安抗辩权的前提条件是双方当事人履行债务的时间有先后之别,而预期违约制度不以双方当事人债务履行的先后顺序为前提,任何一方均可在对方预期违约时中止履行合同并寻求法律救济。
2、行使权利主体不同
行使不安抗辩权的主体仅为一方,具有特定性,即有先为履行合同义务的一方。而合同任何一方都可提出预期违约。
3、行使权利所依据的原因不同
行使不安抗辩权的根据是后给付义务人的履行能力明显降低,有不能为对待给付的现实危险,包括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谎称有履行能力的欺诈行为以及其他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能力的情况。而预期违约所依据的理由是一方声明不履约以及债务人在准备履约过程中的行为表明其将不履约。
4、时间要件不同
不安抗辩权要求应当先履行一方当事人的合同义务已到履行期。如果先履行一方当事人的合同履行期限尚未届至,可以根据期限规定进行抗辩,不必援用不安抗辩权。而在预期违约中,违约的时间必须是在合同有效成立之后至履行期限届满之前。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69条的规定,当事人依照第68条的规定中止履行时,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如果对方提供适当担保,应当恢复履行。如果中止履行后,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适当担保,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行使不安抗辩权的当事人可以暂时中止履行合同债务,这只是暂时中止或延期履行合同债务,并非终止或消灭合同债务。如果应当后履行债务的一方提供了适当担保或对待履行,不安抗辩权即被消灭,应当先履行债务的一方应恢复履行。
如果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适当担保,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解除合同即终止合同关系,消灭合同债务。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先履行债务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行使不安抗辩权由延期抗辩权变为永久抗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