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7-03
债权担保制度的存在使债权人能够放心地贷放资金,并在债务不履行时通过保证、抵押权、质权等手段来救济债权损失。在物的担保情况下,债权人还可以通过行使担保物权来优先受偿。因此,债权人不必担心因债务不履行而遭受损失,可以正常实现贷放资金的经济动机。
债权担保制度的保护使债权人积极主动地寻求贷款对象,以获取利息并实现利润增值。因此,债权担保制度能够鼓励债权人放心大胆地贷放资金,促进资金的融通,加快贷币循环过程。
债权担保制度并不会使借入一定资金的债务人失去对担保物的所有权或产体上的用益权。在保证中,保证人不会因为替他人作保而受到制约,其生产经营活动不受影响。在抵押、质押、留置等物的担保中,担保物的实体所有权仍留于担保人手中。
债权担保的有价值性或变价性是以担保物的交换价值为债权清偿,债务人在履行债务期间仍然拥有担保物的所有权或产体上的用益权。在不移转占有的抵押权原则上,债务人也不失对质物的处分权,只是在实际上有一定限制。
债的概括承受可以基于当事人之间的合同而产生,称为意定概括承受;也可以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而产生,称为法定概括承受。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44条第2款规定的“企业法人分立、合并,它的权利和义务由变更后的法人享有和承担”;《合同法》第90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后合并的,由合并后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行使合同权利,履行合同义务。”《公司法》第184条第4款也有相同规定。
债的概括承受也可以基于当事人之间的合同行为而发生,称为意定的概括承受,例如企业兼并行为。《民法典》(2021.1.1生效),届时与《民法典》相冲突的条例废止。
债的概括承受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形:
一、合同承受:合同当事人一方与第三人订立合同,将合同权利义务全部或部分地转让给该第三人,并经对方当事人同意后,由该第三人承受合同地位,享受合同权利,承担合同义务。合同承受既转让合同权利,又转让合同义务,因此只适用于双务合同。单务合同只能进行特定承受,即债权让与或债务承担,不能进行概括承受。
二、法定承受:企业合并后,原企业的债权债务会自动移转给合并后的新企业,属于法定移转。在法定承受中,不需要征得相对人的同意,只需通过通知或公告来产生效力。通知可以通过单独通知或公告通知的方式进行,公告通知应保证在一般情况下能为相对人所知悉。一旦通知到达相对人或公告期满,原债权债务即移转于合并的新企业,新企业成为债的关系的当事人,享有债权并承担债务。同时,债权的权利、抗辩和债务的从义务、抗辩权也一并移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