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债权人利益怎么处理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主体 > 债权人法律知识

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债权人利益怎么处理

点击数:29 更新时间:2024-05-19

 
189800
公司作为一种独立的法人,成为了股东减小风险的一道屏障,在法律关系中,公司以其全部财产承担无限连担责任,而股东只承担有限责任,这样即使出现问题也不会造成过大的损失。但是现实中有股东滥用这种权利,造成他人损害的,该如何解决呢?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债权人利益的法律处理

一、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的情形

股东滥用股东权利或公司独立法人地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情形包括:股东恶意掏空/转移公司财产、股东不依法进行清算、股东在清算程序中不配合清算。

根据《公司法》第二十条规定,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其他股东的利益。如果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如果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因怠于履行义务,导致公司主要财产、账册、重要文件等灭失,无法进行清算,债权人主张其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二、判断股东权利滥用的标准

判断“股东滥用行为”的客观标准是司法实践中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综合考虑以下因素进行判断:

  1. 股权资本显著不足:指股东投入公司的股权资本与公司从债权人筹措的债权资本之间明显不成正比例的公司资本现象。包括股东出资低于最低注册资本的情况,以及股东出资虽然高于最低注册资本,但显著低于该公司从事的行业性质、经营规模、雇工规模和负债规模所要求的股权资本的情况。
  2. 涉及公司未履行必要的正式手续:即公司是股东的“第二自我”或“工具”。如果公司法人的设立、经营与法律规范不符,达不到要求标准,或者公司在经营中从未召开过股东会、董事会,登记的其他股东也从未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等情况,应当不考虑公司的独立法人地位。
  3. 股东与公司之间人格高度混同:
    • 股东对公司存在过度控制或不公平的管理,二者之间人格的高度混同。具体表现为股东与公司在资产或财产界线上混淆不分,没有记载相关的财产、资产的转移和登记手续;股东与公司在业务方面混淆不分等情况。
    • 公司没有独立的银行账户和会计账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法人单位必须建立完整、真实、独立的会计账簿,并妥善保管。如果正常经营的公司没有独立经营的银行账户和符合国家会计法要求的账簿,其业务往来收支结算等手续均由股东操纵或掌控,说明其受制于控股股东或某个实际控制人,独立公司不过是他人行为的工具。
    • 公司从未召开股东大会和董事会议:股东会、董事会是公司法人的权利机构,独立经营的公司应当具备相应的完备的机构运行记录。如果公司不能提供或完全没有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决议的记录,除控股股东以外的其他股东对公司经营状况是否一无所知,或根本不存在行使股东权利的情况,公司是否已成为股东的“另一个自我”。
延伸阅读
  1. 股权恶意转让后可以打撤销权纠纷官司吗
  2. 虚假出资的法律定义和行为特征
  3. 股权禁止转让合法吗
  4. 个人独资公司股权能转让吗
  5. 公司注销股东的钱能要回来

债的主体热门知识

  1. 债务人提前还款的利息支付问题
  2. 债权人对非法人财产的分配申请
  3. 借款抵押纠纷债权人行使抵押权的法律途径
  4. 债务人无偿赠与财产行为的法律后果
  5. 5厘利息是否属于高利贷
  6. 防范赊账交易中货款流失的方法与技巧
  7. 债权债务转让协议中涉及房产的处理方式
债的主体知识导航

民间借贷解决方案

  1. 非法经营罪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抵押担保
  4.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5. 债务人不按约定使用借款引起的纠纷
  6. 借款因无书面合同(欠条)引起的纠纷
  7. 金融借款纠纷

债权债务合同下载

  1. 民间借贷还款协议书范本
  2. 公司还款协议书范本
  3. 房地产抵押合同范本
  4. 担保借条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