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7-17
根据法律规定,国家、地方公共团体以及企业都可以发行债券作为筹资手段,但只有股份制企业才能发行股票。
在收益方面,债券在购买之前利率已经确定,到期时可以获得固定利息,与发行债券的公司经营获利与否无关。而股票在购买之前一般没有确定的股息率,股息收入会随着股份公司的盈利情况而变动,盈利多则收入多,盈利少则收入少,无盈利则没有收入。
从本金方面看,债券到期可以回收本金,即连本带利都能获得,类似于放债。而股票则没有到期的概念,一旦将股票本金交给公司,就无法再收回,只要公司存在,股票本金就永远归公司支配。如果公司破产,股票本金甚至会蚀尽,小股东特别有此风险。
由上述情况可见,债券和股票实质上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有价证券,反映了不同的经济利益关系。债券表示对公司的一种债权,持有债券的人无权干涉公司的经营管理;而股票表示对公司的所有权,持有股票的人有权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
债券是一般的投资对象,其交易转让的周转率较低。而股票不仅是投资对象,更是金融市场上的主要投资对象,其交易转让的周转率高,市场价格变动幅度大,有较高的风险和预期收入。
根据《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股权转让一般需要满足以下要件:
根据《公司法》第36条的规定,公司在股东转让出资后,应将受让人的姓名(或名称)、住所以及受让的出资额记载于股东名册。根据《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5条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变更股东时,应在股东变动之日起30日内申请变更登记,并提交新股东的法人资格证明或自然人的身份证明。因此,公司变更登记是股权转让的法定要件。
根据《合同法》第44条的规定,如果股权转让的行为需要经过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就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办理。只要股权转让的行为未经过变更登记,就应当认定股权转让行为没有法律效力。同样地,根据《公司法》第36条的规定和《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股东转让出资未经过公司变更登记的行为,也应当认定股权转让行为没有法律效力。
公司债券是指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根据我国证券法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国有独资公司以及两个以上的国有企业或其他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为筹集生产经营资金,可以根据证券法规定的条件发行公司债券。这些条件包括:
公开发行的公司债券筹集的资金必须用于核准的用途,不得用于弥补亏损和非生产性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