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10-30
根据相关规定,以下公司可以作为债券发行主体:
股份有限公司是通行的规则,可以作为债券发行主体。
国有独资公司也可以作为债券发行主体。
两个以上的国有企业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也具备发行公司债券的资格。
两个以上的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同样可以作为债券发行主体。
需要注意的是,作为发行主体的有限责任公司需要具备较大的规模和可靠的信誉来支持其正常的发展。
债券发行涉及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利率风险:市场利率的变化会对本期债券的收益产生影响。
2. 流动性风险:本期债券可能因市场交易不活跃而受到不利影响。
3. 偿付风险:本期债券本息可能无法足额偿付。
4. 本期债券安排所特有的风险:包括专项偿债账户及其他偿债保障措施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提前偿付安排可能对投资人利益的影响等。
5. 担保或评级的风险:担保人资信或担保物现状及可能发生的重大变化对本期债券本息偿还的影响,信用评级级别变化可能对投资人利益的影响等。
1. 财务风险:发行人因资产结构、负债结构和其他财务结构不合理而形成的财务风险,以及对外担保等导致发行人整体变现能力差等风险。
2. 经营风险:发行人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前景、行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商业周期或产品生命周期的影响、市场饱和或市场分割、过度依赖单一市场、市场占有率下降等风险。
3. 管理风险:发行人组织模式和管理制度不完善,与控股股东及其他重要关联方存在同业竞争及重大关联交易,在债券存续期内可能进行重大资产重组或重要股东可能变更导致公司管理层、管理制度、管理政策不稳定等风险。
4. 政策风险:因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可能变化对发行人产生的具体政策性风险,如因财政、金融、土地使用、产业政策、行业管理、环境保护、税收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经营许可制度、外汇制度、收费标准等发生变化而对发行人的影响。
发行人应当披露风险的相应对策,具体措施应当在披露中进行说明。
公司债券受托管理人的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在公司债券存续期内,受托管理人应当持续关注发行人的资信状况,监测发行人是否出现重大事项,包括:
A. 发行人经营方针、经营范围或生产经营外部条件等发生重大变化;
B. 债券信用评级发生变化;
C. 发行人主要资产被查封、扣押、冻结;
D. 发行人发生未能清偿到期债务的违约情况;
E. 发行人当年累计新增借款或对外提供担保超过上年末净资产的百分之二十;
F. 发行人放弃债权或财产,超过上年末净资产的百分之十;
G. 发行人发生超过上年末净资产百分之十的重大损失;
H. 发行人作出减资、合并、分立、解散、申请破产的决定;
I. 发行人涉及重大诉讼、仲裁事项或者受到重大行政处罚;
J. 发行人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可能不符合公司债券上市条件;
K. 发行人涉嫌犯罪被司法机关立案调查,发行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涉嫌犯罪被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
L. 其他对债券持有人权益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出现以上情形时,受托管理人应按照规定和约定履行受托管理职责。
(2) 受托管理人应持续关注公司债券增信机构的资信状况、担保物价值和权属情况以及内外部增信机制、偿债保障措施的实施情况,并按照受托协议的约定对上述情况进行核查。
(3) 受托管理人应对发行人指定的专项账户用于公司债券募集资金的接收、存储、划转与本息偿付情况进行监督。受托管理人应在募集资金到位后一个月内与发行人以及存放募集资金的银行订立监管协议。
(4) 在公司债券存续期内,受托管理人应持续监督并定期检查发行人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是否与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约定一致。
(5) 受托管理人应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地披露信息,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受托管理人应将披露的信息刊登在本期债券交易场所的互联网网站,同时将披露的信息或信息摘要刊登在至少一种中国证监会指定的报刊,供公众查阅。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定期受托管理事务报告、临时受托管理事务报告、中国证监会及自律组织要求披露的其他文件。
(6) 受托管理人应建立对发行人的定期跟踪机制,监督发行人对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所约定义务的执行情况,并在每年6月30日前向市场公告上一年度的受托管理事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