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5 更新时间:2025-02-05
反诉是指在正在进行的诉讼中,本诉的被告以本诉的原告为被告提起的诉讼。其目的在于通过反诉与本诉合并审理,减少当事人的诉讼负担,降低诉讼成本,便于判决的执行。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本诉的被告可以向本诉的原告提起反诉。
根据《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56条,反诉和增加诉讼请求的提出时间是案件受理后,法庭辩论结束前。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34条第3款,反诉和增加诉讼请求的提出时间是举证期限届满前。根据同位法原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82条规定“本院过去的司法解释,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1)当事人特定性及双重性:提起反诉的当事人必须是本诉的被告,并且与本诉的原告具有特定的法律关系。
(2)请求具有独立性:反诉的请求必须与本诉的请求相互独立,即反诉的事实和法律依据与本诉不同。
(3)目的具有对抗性:反诉的目的是为了反击本诉的原告,即在本诉中被告受到了某种损害或侵权,通过反诉来主张自己的权益。
(4)反诉的时间具有限定性:反诉必须在案件受理后、法庭辩论结束前或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5)反诉和本诉之间要有联系性:反诉的内容必须与本诉的案件有一定的关联性,不能是完全无关的诉讼请求。
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医疗损害责任适用过错责任归责原则,改变了审判实践中长期采取的过错推定的原则。在责任性质上,医疗损害责任是一种替代责任,由医疗机构对其医务人员给患者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责任是指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等情况,或者在实施手术、特殊检查和特殊治疗时,未向患者或其近亲属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从而对患者造成损害的行为。医疗机构应当对患者由此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医疗产品责任是指医疗机构在诊疗过程中使用有缺陷的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等医疗产品,或者输人不合格的血液,因此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行为。医疗机构或者医疗产品的生产者、血液提供机构应当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