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5-01-29
录音等作为诉讼证据,受到一定限制。
1、录音等应保留原始载体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 的若干规定〉》第22条规定,调查人员在收集计算机数据或者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时,应要求被调查人提供相关资料的原始载体。如果提供原始载体存在困难,可以提供复制件。
2、录音不得侵犯他人隐私
根据《若干规定》第68条关于非法证据的排除范围,非法证据指的是通过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式获取的证据。在婚姻案件中,对获取证据的方式不能视为非法证据,除非是通过拘禁、胁迫等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或违反程序法、实体法禁止性规定的方式获取的证据。只要不是以上情况,录音等证据仍具备证据能力。
3、录音证据应与其他证据佐证
录音等视听资料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根据我国民诉法和司法解释的规定,视听资料应结合本案的其他证据进行审查,辩别真伪,并确定是否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民诉法》第69条规定了人民法院对视听资料的审查方式,而《若干规定》第69条进一步明确指出“存有疑点的视听资料”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1、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63条规定,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在司法考试中,考生需要区分这些种类。
视听资料是指利用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反映声音、图像以及电子计算机储存的数据,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常见的视听资料包括录像带、录音带,以及储存在软盘、光盘、硬盘中的电脑数据。
2、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我国刑事证据的种类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以及视听资料。
视听资料是指以录音、录像、电子计算机以及其他高科技设备储存的信息,用于证明案件情况的资料。
因此,不管是民事诉讼还是刑事诉讼,录音都可以作为证据。录音内容与证据的证明力则由法院来判断。
3、非法行医罪和医疗事故的定义
根据《刑法》第336条的规定,非法行医罪是指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擅自从事医疗活动,情节严重的行为。如果对方没有职业医师资格证,就涉嫌非法行医罪。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目前,确定是否为医疗事故需要经过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的鉴定。
4、非法行医与医疗事故的关系
如果对方没有职业医师资格证,涉嫌违法行医,就不能谈论医疗事故。
5、起诉非法行医的民事赔偿责任
当控告对方非法行医时,可以要求对方承担民事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