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5-01-27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若认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可以根据法律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行政复议机关申请复议。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行政复议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后,会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并适用本程序。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行政复议机关是指根据法律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对其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关。
复议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或承担法制工作任务的机构负责处理本机关的行政复议事项。
复议机关在履行行政复议职责时,应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的原则。同时,坚持有错必纠,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正确实施。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六条所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按照本程序向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向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应在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若因不可抗拒力或其他正当理由导致申请期限耽误,申请人应向复议机关说明情况。经复议机关确认后,申请期限将从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委托他人代为提出行政复议申请时,应向复议机关提交经申请人签名或盖章的授权委托书,其中应明确委托事项和具体权限。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以书面或口头形式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书面申请时,应向复议机关提交行政复议申请书。口头申请时,复议机关应制作口头申请笔录。行政复议申请书或口头申请笔录应包含以下内容:(一)申请人基本情况;(二)被申请人名称;(三)行政复议请求、事实和理由;(四)知道具体行政行为的日期;(五)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的日期。
复议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指派专人进行登记、审查,并向申请人出具《行政复议申请书收到凭据》。对口头申请,应当当场记录并由申请人或其代理人签名或盖章。
对符合行政复议法规定的申请,复议机关应予以受理,并指派两个以上人员承办。承办人员应制作《行政复议受理通知书》和《行政复议提出答复通知书》。若需要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还应制作《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通知书》,分发给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
对符合行政复议法规定但不属于本机关受理的行政复议申请,应告知申请人向有受理权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承办人员应在收到行政复议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制作《行政复议告知书》,发送给申请人。申请人自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之日起至收到《行政复议告知书》之日止的时间,不计入法定申请期限。
对不符合行政复议法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承办人员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制作《不予受理决定书》,发送给申请人。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下级复议机关无正当理由不予受理的,上级行政机关应制作《行政复议责令受理通知书》,发送给该下级复议机关,责令其受理,并抄送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
对符合行政复议法规定的申请,下级复议机关无正当理由不予受理,并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上级行政机关可以直接受理:(一)下级复议机关经责令受理后仍不予受理的;(二)申请人请求上级行政机关直接受理,上级行政机关认为请求合理的;(三)上级机关认为有必要的;(四)其他需要直接受理的情形。上级行政机关对直接受理的行政复议申请应制作《行政复议直接受理通知书》,发送给申请人,并抄送该下级复议机关、被申请人和第三人。
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通常不会停止执行。但在以下情形之一时,可以停止执行:(一)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二)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三)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并决定停止执行的;(四)法律规定需要停止执行的。若需要停止执行具体行政行为,在行政复议机关应制作《行政行为停止执行通知书》,发送给被申请人,并抄送申请人和第三人。
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方式,但申请人提出要求或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向相关组织和个人调查情况,并听取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的意见。
法制工作机构应在行政复议申请受理之日起七日内,将行政复议申请书副本或行政复议申请笔录复印件发送给被申请人。被申请人应在收到申请书副本或行政复议申请笔录复印件之日起十日内向复议机关提出书面答复,并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相关材料。
申请人和第三人可以查阅被申请人提出的书面答复、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相关材料。除涉及国家机密或个人隐私外,复议机关不得拒绝提供。
在行政复议审查过程中,若出现以下情形之一,应中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一)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其近亲属表明是否参加行政复议;(二)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丧失行为能力,尚未确定代理人;(三)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四)需要对被申请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进行审查处理;(五)案件的审查需要以相关民事、刑事或其他行政案件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相关案件尚未审结;(六)其他需要中止审查的情形。若需要中止行政复议审查,复议机关应制作《行政复议中止通知书》,对第一款(一)、(二)、(三)项情形应备份在案,对第一款(四)、(五)、(六)项情形应发送给被申请人和第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