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2 更新时间:2024-07-21
(1) 立案调查
立案是一般程序的起始阶段,必须在查处前进行立案。调查是查明案件事实的手段,目的是获得证明案件事实的各种证据。调查和取证是行政机关对立案处理的案件进行的专门活动,以查明案情和收集证据为目的,是行政处罚的核心程序。调查取证应遵循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在调查取证时可以进行抽样取证和先行登记保存。调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向当事人或相关人员出示证件。询问当事人和证人时应制作询问笔录。在必要时,行政机关可以对当事人本人或与案件有关的场所进行检查,并制作检查笔录。如果需要现场勘查,也应制作现场勘验笔录。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的执法人员应回避,当事人也有权申请回避。(2) 审查决定
案件调查结束后,行政机关应根据获得的事实和证据进行分析判断,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在作出处罚决定之前,行政机关应告知当事人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享有的陈述权和申辩权。行政机关必须认真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成立的,应予以采纳。在查清事实、掌握确凿证据的基础上,行政机关根据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一般的行政处罚案件由行政机关负责人决定,但对可能给当事人造成极大损失的处罚案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应集体讨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