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案件翻译员需要回避吗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 > 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法律知识

行政案件翻译员需要回避吗

点击数:54 更新时间:2024-11-19

 
186907
根据国家的法律规定,公民对于行政机关作出的决定如果有不服的,可以提出行政复议,但是行政制度当中有回避这个说法,那么对于行政案件翻译员需要进行回避吗?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解释一下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于大家有帮助。

行政案件翻译员的回避制度

依据我国法律规定,翻译人员适用回避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时,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同样,翻译人员也适用回避制度。根据该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审判人员在认为自己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其他关系时,应当主动申请回避。此规定同样适用于书记员、鉴定人和勘验人员。而当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则由审判长决定。当事人对决定不服时,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回避制度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特定的历史文化传统下,为了确保司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秉公办案、清正廉洁,科学设计和严格执行回避制度具有十分必要的重要意义。这一制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司法机关创造清正廉洁的条件

回避制度在法律上明确规定了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在任职和执行公务时如何处理与亲属之间的关系,为他们在工作中摆脱各种关系的干扰,保持客观公正、严肃执法、秉公办案提供了依据。

2、杜绝不正之风

广大群众对于利用职权谋取亲友私利、官官相护、办理“关系案”、“人情案”的现象非常不满。通过实行回避制度,可以有效防止“父子兵”、“夫妻店”等裙带关系的形成,为杜绝各种不正之风和不良倾向提供制度保障。这有利于维护人民法院和法官的公正形象,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3、建立健康的组织人际关系,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缺乏严格的回避制度容易导致单位内部各种裙带关系的产生,派系争斗,相互倾轧,使机关陷入复杂的权力之争,出现严重的庸俗作风。同时,这也为办理各种“人情案”、“关系案”提供了便利。通过健全的司法回避制度,可以有效保证严肃执法,排除各种人际关系的干扰。
延伸阅读
  1. 下级检察院是否能将案件移送上级检察院立案侦查?
  2. 行政案件的分类
  3. 委托送达是否计入审理期限
  4. 行政诉讼中原告承担诉讼费的规定
  5. 公安机关对违法所得的没收权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诉讼费用的收取标准
  2. 法律咨询:行政强制执行的机关是谁
  3. 管辖
  4. 申请行政复议期间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的情形
  5. 一、案件受理费用缴纳标准
  6. 律师回答:行政案件的管辖权和停止执行的条件
  7. 一、刑事诉讼案件的计件及按标的比例收费标准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