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4-09-01
辩护人认为,在刑事诉讼中,首先适用的是“无罪推定”的原则。要认定被告人有罪,必须有确切和充分的证据证明被告人具备适当的主体资格要求、有主观过错,实施了相关的行为并且其行为侵犯了相应的客体和应当受到刑罚处罚。这些证据必须依照法定程序、采取合法的方式取得,并且必须是不存在任何合理怀疑、绝对可信赖的。所有这些证据必须形成完整的链条,通过这一证据链条能够得出一个完整的结论,这一结论必须是唯一的、没有其他任何可能存在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如果在运用证据上产生怀疑时,应当从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进行认定;如果在认定事实上产生歧义时,应当从有利于被告人的角度作出解释;如果在适用法律上产生困难时,应当从有利于被告人的方向进行选择。
基于上述认识,辩护人认为一审判决在认定事实和运用证据上存在严重问题,具体阐述如下:
判决书中对于被告人xx与陈胖子的电话交流和xx与xx的会面情况的表述过于主观。事实上,xx只是去看了一个花瓶,因为花瓶是仿制品而非古董,所以他没有购买。这一点在庭审中xx和xx的一致供述可以证实。需要说明的是,xx是经营古玩店的,他买卖古董(包括文物)是合法的,只要他所收购的不是国家禁止经营的文物。一审判决书中将xx的经营行为描述为“未能得逞”,显然是在主观上已假定xx是要进行非法的倒卖活动,并且这一主观心态直接影响到对xx其他行为的认定,导致在审理查明的事实中出现偏颇。
判决书中关于商定价格和交易时间的认定缺乏确切证据。虽然有一些证人证言和讯问笔录,但这些供述不能确定无疑地证明商定价格和交易时间的事实存在。而且,xx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在只看到两件文物、还不能确定是否属于国家禁止经营的种类,也不知道其他文物的成色和价值的情况下,与中间人而不是卖主商定价格显然不符合经商的常理。因此,一审判决在认定事实上存在诸多疑点,有的情节没有确切证据能够证明,有的情节存在其他合理解释,不能得出唯一的结论。
一审判决据以认定事实的证据共有十项,其中有几项与xx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没有实质性联系。以下是对其他几项证据的分析:
关于鉴定结论,辩护人认为在鉴定结论存在疑点的情况下,人民法院有义务委托有关部门进行重新鉴定。
关于xx的证言,由于其是本案主要犯罪实施者,其供述存在明显的主观意图,其所陈述的情节除了xx去他家看货这一事实外均系从他人口中得知,情节的真实性、确切性值得怀疑。
关于被告人xx的供述,虽然可以证实一些事实,但对于商定价格、商定交易时间等关键情节均在庭审中否认,不能确切地证实xx要购买xx手中的国家禁止经营的文物。
关于被告人xx的供述,其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供述反复不定,难以确信。他所作的看货、定价、交易等供述均非他亲身感知,不具有确切的证明效力。
在本案中,被告人xx只见到两件文物,而一审判决却将从xx家中搜到的其他文物都认定为拟倒卖的文物,并据以认为情节特别严重将xx处以七年徒刑。这一点不符合罪责刑相适应的刑事审判原则。并且,就连那两件文物也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xx已经决定并且着手倒卖。
根据本案证据可以合理地得出至少两种结论。一种是xx知道临汾有文物后就去看货,看后认为不能确定是否可以买卖,便想考虑后再定。另一种是xx看过后发现是禁止买卖的,便不准备买,但仍然想从盛产文物的临汾买一些不禁止买卖的文物。在存在几种可能的情况下,不能认定xx的行为构成犯罪。
综上所述,辩护人认为被告人xx无罪。
辩护人: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