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歧视、侮辱少数民族作品罪判决书是否有用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文书 > 判决书法律知识

出版歧视、侮辱少数民族作品罪判决书是否有用

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0-07-21

 
186330
【出版歧视、侮辱少数民族作品罪相关法律知识科普】出版歧视、侮辱少数民族作品的行为和侮辱罪、诽谤罪存在一定的交叉,同时,与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的界限也不分明。具体认定时,很可能出现混乱,直至影响准确量刑。那么,出版歧视、侮辱少数民族作品罪判决书是否有用?出版歧视、侮辱少数民族作品罪如何认定?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解释一下相关内容,欢迎阅读了解。

出版歧视、侮辱少数民族作品罪判决书是否有用

有用。

一、什么叫出版歧视、侮辱少数民族作品罪

出版歧视、侮辱少数民族作品罪,是指在出版物中刊载歧视、侮辱少数民族的内容,情节恶劣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二、出版歧视、侮辱少数民族作品罪如何认定

(一)本罪与侮辱罪、诽谤罪的区别

1、犯罪客体不同。侮辱罪、诽谤罪侵犯的是公民个人的人格和名誉;而本罪侵犯的则是作为群体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主要是保持或者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

2、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侮辱罪表现为行为人使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贬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诽谤罪表现为行为人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损害他人人格和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虽然侮辱、诽谤行为也可以采取出版作品等文字方式,但还可以采取口头、动作等方式;而本罪只能表现为在出版物中刊载歧视、侮辱少数民族作品,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3、犯罪对象不同。本罪侵犯的是作为群体的少数民族;而侮辱罪、诽谤罪侵犯的则是特定的人,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数人,但必须是具体的,可以确认的人。

4、犯罪主体不同。侮辱罪、诽谤罪的主体只能由自然人构成;而本罪的主体则既可以是单位,也可以是自然人。

5、犯罪主观方面不同,本罪是出于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而侮辱罪、诽谤罪则只能是直接故意,行为人具有贬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之目的。

(二)本罪与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的界限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是指故意用语言、文字或者其它方式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行为。它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1、犯罪客体不同。两罪都侵犯了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破坏了民族间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但具体而言,两者侧重点则有所不同,本罪侵犯的主要是少数民族保持或者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而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则主要侵犯的是民族平等、团结的权利。

2、犯罪对象不同。本罪侵犯的只是55个少数民族;而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侵犯的则是包括汉族在内的全部56个民族。

3、犯罪客观方面不同。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表现为以语言、文字或者其他方式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行为。其煽动的方式虽也可以采取文字作品的方式,但并非仅限于此,其行为方式要比本罪广泛得多。

4、犯罪主体上不同。本罪既可以由自然人构成也可以由单位构成;而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则只能由自然人构成。

5、犯罪主观方面不同。本罪出于故意,包括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而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则是出于直接故意,并且具有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矛盾之目的。

延伸阅读
  1. 少数民族结婚所需证件及法律规定
  2. 湖南省公务员录用实施办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4. 军人是否可以涉外结婚
  5. 学校和教师常见的侵权行为有哪些

刑事文书热门知识

  1. 重婚案件的性质及处理方式
  2. 刑事附带民事撤诉裁定书
  3. 刑事上诉状的定义及意义
  4. 公诉转自诉的限制条件
  5. 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决书
  6. 动植物检疫失职罪辩护词:疫情认定与证据不足
  7.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刑事判决书
刑事文书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