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3-11-01
经济仲裁时效与诉讼时效在计算起点和中止中断规则上存在不同。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经济仲裁时效的计算应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的时间开始。同时,商事仲裁和劳动仲裁的时效期间也适用民法通则中关于诉讼时效中止和中断的规定。
在经济仲裁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如果因不可抗力或其他障碍导致权利人无法行使请求权利,仲裁时效将中止。一旦中止原因消除,仲裁时效将继续计算。另外,当权利人提出要求或义务人同意履行行为时,可构成仲裁时效的中断,中断发生后,仲裁时效将重新开始计算。
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限为二年,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此外,根据第一百三十六条的规定,以下情况的诉讼时效期限为一年:
诉讼时效是指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没有行使权利的情况下,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的法律规定。
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请求,要求强制义务人履行其承担的义务。然而,在诉讼时效期满之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要求将不再受到法院的保护。需要注意的是,诉讼时效期满后,虽然义务人可以拒绝履行其义务,但权利人的请求权仅受到障碍,权利本身以及请求权并不会消失。
当事人在诉讼时效期满后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一旦受理后,如果另一方当事人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并且能够查明没有中止、中断或延长的情况,法院将判决驳回诉讼请求。如果另一方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则视为其自动放弃该权利,法院不得主动适用诉讼时效,而应当受理并支持其诉讼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