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可以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吗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审判阶段 > 刑事审判监督程序法律知识

志愿者可以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吗

点击数:51 更新时间:2023-10-24

 
185690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犯罪分子需要进行社区矫正服务的,由司法行政部门安排社区矫正工作,社区矫正工作是比较多的,那么志愿者可不可以参与社区矫正工作?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志愿者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的相关规定,我国鼓励、支持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依法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也可以组成社区矫正小组。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

根据该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国家鼓励、支持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依法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根据第二十五条的规定,社区矫正机构应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的情况,为其确定矫正小组,并负责实施相应的矫正方案。

根据需要,矫正小组可以由司法所、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人员,社区矫正对象的监护人、家庭成员,所在单位或就读学校的人员以及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组成。对于女性社区矫正对象,矫正小组中应有女性成员。

社区矫正期间的规定

社区矫正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应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社区矫正相关规定,服从监督,接受教育,并按规定参加公益劳动。

1. 向司法所报告情况

社区矫正人员应定期向司法所报告遵纪守法、接受监督管理、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活动的情况。如果发生居所变化、工作变动、家庭重大变故或接触对其矫正产生不利影响的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应及时报告。

对于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还应每个月向司法所报告本人身体情况,并每三个月向司法所提交病情复查情况。

2. 进入特定区域或场所的规定

对于人民法院禁止令确定需经批准才能进入的特定区域或场所,社区矫正人员如确需进入,应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并告知人民检察院。

3. 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旗)的规定

社区矫正人员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旗)。如果社区矫正人员因就医、家庭重大变故等原因确需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旗),在七日以内应报经司法所批准;超过七日的,应由司法所签署意见后报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返回居住地时,应立即向司法所报告。社区矫正人员离开所居住市、县(旗)的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月。

4. 变更居住的县(市、区、旗)的规定

社区矫正人员未经批准不得变更居住的县(市、区、旗)。如果社区矫正人员因居所变化确需变更居住地,应提前一个月提出书面申请,经司法所签署意见后报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批。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在征求社区矫正人员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意见后作出决定。

经批准变更居住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在作出决定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法律文书和矫正档案移交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有关法律文书应抄送现居住地及新居住地县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社区矫正人员应在收到决定之日起七日内到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

5. 参加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的规定

社区矫正人员应参加公共道德、法律常识、时事政策等教育学习活动,以增强法制观念、道德素质和悔罪自新意识。每月参加教育学习的时间不少于八小时。

有劳动能力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参加社区服务,修复社会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和纪律意识。每月参加社区服务的时间不少于八小时。

延伸阅读
  1. 社区矫正委员会是必须设立吗
  2. 检察院发现社区矫正工作违反规如何处理
  3. 有期徒刑缓刑期满后如何解除?
  4. 管制最高不能超过几年
  5. 管制的执行机关是什么

审判阶段热门知识

  1. 如何向最高人民检察院申请再审抗诉
  2. 刑事速裁程序是否需要犯罪嫌疑人同意
  3. 上诉不加刑原则的适用条件
  4. 刑事附带民事案子提交材料
  5. 刑事案件二审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6. 申请抗诉时限:向检察院争取正义的窗口?
  7. 醉驾简易开庭的流程适用吗?醉驾酒精300如何处理?
审判阶段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