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8 更新时间:2023-12-30
如果公安机关对检察院的补充侦查不服或者有新的证据,可以重新要求审查。
案件从派出所移交检察院,意味着侦查工作已经完成,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充分,需要移送检察院进行审查起诉。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60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在侦查终结后,应当确保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并书写起诉意见书,将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同时,还要将案件移送情况告知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律师。
根据第172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并且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并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同时将案卷材料、证据移送人民法院。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68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在审查案件时,必须查明以下内容:
审查起诉的前提是要查明犯罪事实、情节,以及获取确实、充分的证据。犯罪事实、情节的查明是正确量刑的基础,而证据的确实、充分则是正确量刑的依据。
在查明犯罪事实和取得确实、充分证据的基础上,还需要对犯罪的性质和罪名进行鉴别。犯罪的性质和罪名密不可分,只认定犯罪性质而不认定具体罪名是不准确的。因此,在审查犯罪性质时,应当同时审查具体的罪名。
审查起诉时,要注意审查是否有遗漏犯罪嫌疑人的罪行以及其他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为了查清案件的全部犯罪事实,必须查清犯罪嫌疑人的全部罪行,对于共同犯罪案件,要查明所有实施犯罪的人。
例如,在审查盗窃、诈骗、走私案件时,要注意追查销赃犯和包庇、窝藏犯,对于已构成窝赃、销赃罪的,也应一并提起公诉。在审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要注意审查有无教唆犯。审查个人犯罪案件时要注意发现团伙犯罪活动,而在审查团伙犯罪案件时,更应注意审查有无漏诉其他犯罪成员。
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是人民检察院的职责之一。因此,在审查案件时,必须查明犯罪嫌疑人是否存在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刑事诉讼法第15条对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作了明确规定。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77条的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的,有权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审查起诉时,要注意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是否给被害人造成了经济损失,以及被害人是否提起了附带民事诉讼。已提起的,要保护被害人的权利,没有提起的,应主动告知被害人有权提起。此外,还要查明国家、集体财产是否因犯罪而遭受损失,如有损失,人民检察院可以在提起公诉时一并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审查起诉的过程也是对侦查工作进行法律监督的过程。因此,在审查案件时,要注意审查侦查人员的侦查活动是否符合法定程序,法律手续是否完备。特别要查明在讯问犯罪嫌疑人和询问证人的过程中是否存在刑讯逼供、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的情况。一旦发现侦查活动中有违法行为,应及时提出纠正意见,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