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1 更新时间:2023-10-29
教唆犯罪的取证包括证人、证词、录音、录像、通话记录、手机短信息等等。
证明他人对犯罪嫌疑人有教唆行为,主要还是重视证据已经相互印证的证据链,而不是孤立的证言、证词或者表面现象:
首先要考虑是否存在犯罪动机,例如,如果某人仅仅随便说D教唆B去犯罪,但是D本身和案件无任何关系,那么可以基本排除其参与教唆的可能性。
其次需要收集证人和证词,包括录音、录像、通话记录、手机短信息等直接有利的证据,这些证据应该相互印证。
教唆罪的成立需要证明教唆人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没有犯罪意图的人,使其按照教唆人的犯罪意图实施犯罪。因此,必须具备以下要素:
教唆罪是指以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等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没有犯罪意图的人,致使其按照教唆人的犯罪意图实施犯罪,教唆人即构成教唆犯罪。教唆罪的特征是教唆人并不亲自实施犯罪,而是教唆其他人去实施自己的犯罪意图。教唆犯和被教唆犯罪的人形成共犯关系,因此,教唆犯所教唆的对象应当是具有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对于未满十四周岁或者有精神病的人,即使存在教唆行为,也不构成共犯关系,只对教唆人单独定罪量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