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5-11
一般情况下,嫌犯拒捕行为不会被单独构成犯罪,也不会受到更严厉的处罚,因为这是一种本能反应。
然而,如果嫌犯在犯盗窃、诈骗、抢夺罪的情况下拒捕,有可能会被转化为抢劫罪。
根据该法第二百六十九条的规定,如果嫌犯在犯盗窃、诈骗、抢夺罪的情况下,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用于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将被定罪处罚。
逮捕作为一种剥夺人身自由的严厉强制措施,在实施时必须遵守一定的法律程序:
公安机关在执行逮捕时,必须首先获得逮捕证。逮捕证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签发,接到人民检察院的批准逮捕决定书、决定逮捕通知书或者人民法院的逮捕人犯决定书后,方可签发。
在执行逮捕时,必须向被逮捕人出示逮捕证。对于抗拒逮捕的人犯,执行逮捕的人员可以使用戒具。
公安机关在逮捕后,除非有碍侦查或无法通知的情况,应在24小时内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属或所在单位,告知逮捕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于各自决定逮捕的人,公安机关对于经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的人,都必须在逮捕后的24小时内进行讯问。如果发现不应当逮捕的情况,必须立即释放并发给释放证明。
然而,在以下情况下,可以作为“有碍侦查”的情形,不需要在24小时内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属或所在单位:
如果被逮捕的人属于犯罪集团案犯,或与犯罪集团、团伙有牵连,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属或单位可能会导致其他同案犯的逃跑、自杀、毁灭或伪造证据等情况,从而妨碍侦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如果被逮捕人的家属或单位的人与其犯罪有牵连,通知后可能会引起转移、隐匿、销毁罪证。
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无法通知”的情况,例如被逮捕人家属或所在单位的地址不明,或者其家属或所在单位在边远地区交通不便,无法在24小时内通知到。此外,有些被逮捕人可能没有家属或所在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