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1-13
所谓重大损失,是指对国家和人民造成的重大物质性和非物质性损失。
物质性损失一般指人身伤亡和公私财物的重大损失,是确认滥用职权犯罪行为的重要依据。
非物质性损失是指严重损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和声誉等。在认定是否为重大损失时,应根据司法实践和相关规定,全面分析所造成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损失的实际情况,并按照直接责任人员的职权范围进行确定。
对于物质性损失,司法机关可以根据立案标准的明确规定进行把握。而对于非物质性损失的认定,则需要根据具体案件情况进行具体把握。以下是对非物质性损失的几个方面的把握:
严重损害国家声誉一般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国家对外交往或有关涉外工作中滥用职权,对国家声誉或党和政府的对外形象造成严重损害。
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一般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滥用职权,严重损害国家机关形象,引起群众不满,影响了一定地区的社会稳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根据《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的规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刑法》另有规定的,将依照规定进行处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滥用职权罪的,将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将被判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刑法》另有规定的,将依照规定进行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