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怎么判刑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法律知识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怎么判刑

点击数:38 更新时间:2023-12-23

 
183292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是违法犯罪行为,要受到法律追究,那么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怎么判刑,关于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构成要件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呢?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刑罚确定

一、刑法规定

根据《刑法修正案(三)》新增的刑罚规定,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指的是以下行为: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如果这些行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将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处罚;如果造成严重后果,将面临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处罚。

二、构成要件

1. 客体要件
本罪的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也就是说,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行为严重扰乱了社会的正常秩序。
2. 客观方面
客观方面表现为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3. 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4. 主观方面
本罪在主观方面要求犯罪人具有故意。也就是说,犯罪人明知自己投放的物质或传播的信息是虚假的,却故意进行这些行为。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刑罚确定

一、刑法规定

根据刑法修正案(三),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是指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的规定,如果这些行为造成严重后果,将面临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处罚。

二、构成要件

1. 客体要件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也就是说,这种犯罪行为严重扰乱了社会的正常秩序。
2. 客观方面
客观方面表现为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3. 主体要件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4. 主观方面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在主观方面要求犯罪人具有故意。也就是说,犯罪人明知自己投放的物质或传播的信息是虚假的,却故意进行这些行为。
延伸阅读
  1.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辩护词
  2.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法律解析
  3.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定义及要件
  4. 在疫情防控过程中编造和传播谣言可能会承担什么法律后果
  5.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是否可以请辩护律师

刑法罪名热门知识

  1. 赌博行为的认定及其与其他犯罪的区分
  2. 贪污受贿的数罪并罚原则
  3. 间谍罪的量刑标准
  4. 侵占罪与盗窃罪诈骗罪之间的区别
  5. 电信诈骗的追回问题
  6. 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辩护词:陈XX案
  7. 套路贷刑事案件的处理方法
刑法罪名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