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被害人可以提出赔偿吗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破坏经济秩序罪法律知识

诈骗罪被害人可以提出赔偿吗

点击数:25 更新时间:2024-03-17

 
182199
诈骗是目前老百姓最常遇到的一种情况,有些人在遇到了诈骗罪之后失去了一生的积蓄。在知道被诈骗之后,受害者也第一时间报警,之后将犯罪嫌疑人抓到了,那诈骗罪被害人可以提出赔偿吗?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给您主要介绍相关知识。

诈骗罪被害人的民事赔偿权利

在诈骗案件中,一旦罪犯被定罪并判刑,被害人有权提起民事诉讼,要求罪犯退还被骗款项。被害人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要求民事赔偿:

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如果刑事案件尚未判决,被害人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被告人赔偿损失。

2. 独立的民事诉讼

如果法院已经判决刑事案件,被害人可以另外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01条规定,被害人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被害人已经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则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此外,如果国家财产或集体财产遭受损失,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时也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诈骗的主要形式

1. 借熟人关系进行诈骗

此类诈骗者往往以冒名顶替或假借老乡、朋友的身份进行诈骗。受害人常常因为面子问题或出于信任而被骗,甚至将对方的求助视为一种荣耀,宁可相信有其存在也不愿相信其不存在,最终导致财产损失。

2. 借中介为名进行诈骗

当前,此类诈骗案件呈上升趋势。一些学生在寻找兼职或家教时,可能会遇到此类情况。诈骗者利用学生迫切需要找到好的兼职或家教的心理,在招工点、兼职家教介绍所等名义下进行诈骗,或者利用学生作为兼职劳动力来牟取利益。

3. 以特殊身份进行诈骗

此类诈骗者常以社会上的“能人、名流”身份进行诈骗,如谎称自己是导演、公安人员、商人、气功大师等,夸大自身身份,声称能够解决就业等难题。这类诈骗手段单一,相对容易识破。

4. 以遇到某种祸害急需帮助的身份进行诈骗

目前,此类诈骗者常以走失或财物丢失的学生、灾区群众、落难者等身份进行诈骗。事实上,这种诈骗手段大多较为原始,稍加思考就能识破。

5. 以小利取信,进行实质性诈骗

此类诈骗者非常狡猾,采用“欲擒故纵”的策略,先兑现之前承诺的小利益,让受害人相信其可信度,待取得信任后,便狠狠地敲诈一把,让受害人在完全信任和毫无察觉的情况下遭受重大损失。这类诈骗计划周密,不易被发现,危害性较大。

延伸阅读
  1. 网上诈骗立案金额的法律规定
  2. 被告人卢*征因合同诈骗罪被判刑
  3. 赌博行为的认定及其与其他犯罪的区分
  4. 400元是否构成诈骗罪?
  5. 云南省侵犯财产犯罪数额认定规定

刑法罪名热门知识

  1. 贪污受贿的数罪并罚原则
  2. 间谍罪的量刑标准
  3. 侵占罪与盗窃罪诈骗罪之间的区别
  4. 玩忽职守的刑事责任
  5. 电信诈骗的追回问题
  6. 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辩护词:陈XX案
  7. 套路贷刑事案件的处理方法
刑法罪名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