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死刑方式有哪些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种类 > 死刑法律知识

执行死刑方式有哪些

点击数:42 更新时间:2024-09-02

 
180801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对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是可以判处死刑的,死刑执行是有严格程序的,在执行前要经最高人民法院的复核,那么执行死刑方式有什么?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执行死刑方式及程序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死刑犯罪分子的执行方式有枪决和注射等方法。执行死刑可以在刑场或指定的羁押场所内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三条,人民法院在交付执行死刑前,应当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派员临场监督。

执行死刑的方式可以是枪决或注射等方法。

执行死刑可以在刑场或指定的羁押场所内进行。

指挥执行的审判人员在执行前应当对罪犯进行身份确认,询问是否有遗言或信札,然后交付执行人员执行死刑。如果在执行前发现可能存在错误,应当暂停执行,并向最高人民法院请求裁定。

执行死刑应当公布,但不应示众。

执行死刑后,书记员应当记录执行情况。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向最高人民法院报告执行死刑的情况。

执行死刑后,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罪犯的家属。

死刑立即执行中止情形

执行死刑命令应当由最高人民法院或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签发,并由高级人民法院交付原审人民法院执行。原审人民法院接到执行死刑命令后应当在7日内交付执行。然而,如果原审人民法院在执行死刑之前发现以下情形之一,应当停止执行死刑,并立即向最高人民法院报告,由最高人民法院作出裁定:

  1. 在执行前发现判决可能存在错误的情况。
  2. 在执行前罪犯揭发重大犯罪事实或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现,可能需要改判的情况。
  3. 罪犯正在怀孕的情况。

最高人民法院或高级人民法院核准死刑后接到停止执行死刑的报告后,应当认真审查核实。根据不同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处理办法:

  1. 进行改判。如果人民法院认为判决确实存在错误,或者罪犯确实揭发了重大犯罪事实,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现,应当按照死刑复核程序进行改判。对正在怀孕的犯罪分子也应当进行改判。这样,原来的死刑判决将不再执行。
  2. 恢复死刑的执行。如果人民法院确认原判决没有错误,或者确认罪犯揭发的犯罪事实等情况不属实,或者虽然罪犯有揭发犯罪事实等立功表现,但不需要改判,仍然应当执行死刑,必须由原核准死刑的人民法院院长再次签发执行死刑的命令,才能恢复死刑的执行。

执行死刑时,负责指挥执行的审判人员应当对罪犯进行身份确认,核对罪犯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职业和住址等信息,核对其犯罪事实,并询问是否有遗言或信札,然后交付执行人员执行死刑。

延伸阅读
  1. 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
  2. 死刑缓期又犯新罪的法律处理方式
  3. 判决宣告前犯数罪的刑期决定
  4. 数罪并罚的情形包括哪些
  5. 管制在实践中死刑的执行方式

刑罚种类热门知识

  1. 剥夺政治权利的执行方式
  2. 外国人被驱逐出境的权利救济
  3. 一、管制刑期的计算方式
  4. 限制出境的情况及措施
  5. 驱逐出境:一种刑法处罚
  6. 挪用公款犯罪的追诉期限计算方法
  7. 判处政治权利终身什么意思
刑罚种类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