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3 更新时间:2024-12-23
死刑,又称为极刑、处决、生命刑,是一种最古老的刑罚形式,指行刑者基于法律所赋予的权力,结束一个犯人的生命。
通常情况下,被判处死刑的犯人都是犯下了严重罪行。尽管对于“严重罪行”的定义存在争议,但在目前仍然保留死刑制度的国家中,普遍认为“谋杀”是判处死刑的重要理由之一。
死刑是一种极为严厉的刑罚,也被称为“生命刑”或“极刑”。
我国现行刑法共有68种适用于死刑的罪名。目前,我国尚不能取消死刑的主要原因是国情决定的。由于人口众多,整体国民素质较低,对犯罪的仇视情绪、对死刑的认可程度(这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以及根深蒂固的“杀人偿命”等原始法律观念,以前法院宣判死刑布告中常出现“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是“中国特色”。然而,取消死刑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要求,事实上,我国在近期的司法实践中已经减少对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尽管最高人民法院并没有公开承认这一事实)。
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所谓“罪行极其严重”,是指对国家和人民造成极其严重危害且情节特别恶劣。即使是这样,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死刑的情况,也可以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因此,要判处死刑的犯罪行为必须符合刑法分则中具体犯罪行为的法定情节,包括“危害特别严重、情节特别恶劣、造成严重后果、致人重伤、死亡、损失特别严重”等规定。
根据《刑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
1. 犯罪时未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2. 审判时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