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假保健品如何处罚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11-02
我们知道对于消费者来说买到假冒伪劣产品是受到损失了,受益的是商家,很多时候商家为了赚取更多的利益进行虚假宣传,那么,销售假保健品如何处罚?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解释一下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于大家有帮助。
如何处理销售假保健品的行为
一、销售假冒保健品的法律处罚
销售假冒保健品属于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如果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时存在欺诈行为,消费者可以要求增加赔偿金额,赔偿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最低不低于五百元。如果其他法律有特殊规定,按照特殊规定执行。如果经营者明知商品或服务存在缺陷,仍向消费者提供,导致消费者或其他受害人死亡或严重受伤,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可以要求获得惩罚性赔偿,赔偿金额不超过受损失的两倍。根据《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的规定,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情况如下:1. 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不超过20万元的,可以处以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不低于销售金额的50%且不超过2倍;2. 销售金额在20万元以上不超过50万元的,可以处以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不低于销售金额的50%且不超过2倍;3. 销售金额在50万元以上不超过200万元的,可以处以7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不低于销售金额的50%且不超过2倍;4. 销售金额超过200万元的,可以处以15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不低于销售金额的50%且不超过2倍,或者可以没收财产。
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的构成要件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是指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行为,销售金额达到5万元以上。
1. 客体方面
客体方面是指侵犯国家对普通产品质量的管理制度。普通产品是指除了刑法中规定的药品、食品、医用器材、涉及人身和财产安全的电器等产品以外的产品,如农药、兽药、化肥、种子、化妆品等。
2. 客观方面
客观方面表现为生产者和销售者违反国家的产品质量管理法律和法规,从事生产和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关于伪劣产品的界定标准,在产品质量法规中有明确规定。
本罪的客观行为表现可以具体分为以下四种:
(1) 掺杂、掺假:指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掺入杂质或假冒物品。(2) 以假充真:指以伪造产品冒充真正产品,包括伪造或冒用产品质量认证证书和标志进行生产或销售。(3) 以次充好:指以次品或低质产品冒充正品或优质产品。(4) 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根据法律规定,上述四种行为中只要涉及其中一种,即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而要构成该罪,销售伪劣产品的金额必须达到5万元以上。
3. 主体要件
该罪的主体可以是个人或单位,包括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生产者指的是产品的制造者或加工者,销售者指的是产品的批发或零售商,包括直销商。是否具有合法的生产许可证或营业执照对该罪的成立没有影响。
4. 主观方面
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一般是为了非法获利。行为人的故意表现为在生产领域内故意制造伪劣产品。在销售领域内,有两种情况:一是故意掺杂、掺假产品;二是明知是伪劣产品却继续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