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10-24
企业向银行提出贷款担保申请。
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财务情况、抵押资产情况、纳税情况、信用情况、企业主情况进行考察,初步确定担保与否。
与贷款银行沟通,进一步获取银行提供的企业信息,明确银行拟贷款的金额和期限。
与企业签订担保及反担保协议,完成资产抵押及登记等法律手续,并与贷款银行签订保证合同,正式确立担保关系。
在审查担保的基础上,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并收取担保费用。
跟踪企业的贷款使用情况和运营情况,通过季度纳税、用电量、现金流的增减等指标来评估贷款担保。
在企业还贷前一个月,提前提示企业做好还贷准备,确保资金流的正常运转。
根据企业的银行还款单,解除抵押登记,解除与银行、企业的担保关系。
记录本次担保的信用情况,分为正常、逾期、坏账等档次,为后续担保提供信用记录。
整理归档与银行、企业签订的各种协议以及还贷后的凭证、解除担保的凭证等,以备今后查档。
企业选择申请银行贷款保证担保时,常见的法律风险之一是由于保证人选择不当导致保证关系不成立或无法获得贷款融资。
保证人是指与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或不完全履行债务时,按约定履行债务或承担责任的第三方。只有具备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公民才能担任保证人。
然而,并非所有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可以充当保证人。除了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限制条件,法律还明确规定以下主体不得担任保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