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5-01-29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规定,其他继承人对遗产被一方占有并有异议的情况下,可以在遗产被占有后的2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第八条的规定,继承权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计算起始日期为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但是,如果超过二十年自继承开始之日起,将不得再提起诉讼。
根据法定继承的一般原则,同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在继承遗产时,一般情况下应该按照继承人的人数均等分配遗产数额。所谓的"一般情况"是指同一顺序的各个法定继承人在生活状况、劳动能力以及对被继承人的抚养、扶养或赡养义务等方面基本相同且条件相近。"均等分配遗产"指的是同一顺序的各个法定继承人所继承的遗产数额比例相同,没有明显差别。
根据法律的规定,特殊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对生活有特殊困难且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应该给予照顾。
只有同时满足生活有特殊困难和缺乏劳动能力两个条件的继承人,在遗产分配时才能得到适当的照顾。所谓生活有特殊困难指的是无法维持正常生活,而不是与其他继承人相比生活质量较差。适当的照顾意味着在分割遗产时,一般以继承人分得的遗产能够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为准。如果被继承人遗留的遗产特别多,继承人平均分配遗产就可以保证有特殊困难的继承人的生活,就不需要额外照顾。
2. 对尽了主要赡养义务或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可以多分遗产。
这体现了继承法中"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尽了主要赡养义务指的是对被继承人的生活提供了主要经济来源,或在劳务方面给予了主要扶助。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一般比那些不与被继承人生活在一起的继承人承担更多的扶养义务。因此,法律规定可以对其进行多分遗产。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继承人与被继承人生活在一起却不照顾被继承人或不履行扶养义务,不仅不能多分遗产,反而应该少分遗产。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是可以多分遗产而不是必须多分遗产,没有强制性。
3. 对有扶养能力和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履行扶养义务的,应该不分或少分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