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12-29
首先,侵害隐私权的行为必须具有违法性。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隐私权尚未被明确列为具体的人格权,因此确认侵害隐私权的违法性需要参照宪法和《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根据《宪法》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受到法律保护,禁止任何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公民的行为。第三十九条规定了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侵入公民的住宅。第四十条规定了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到法律保护,除非出于国家安全或刑事犯罪调查的需要,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根据《民法通则》第140条和141条的规定,可以作为确认侵害隐私权违法性的法律依据。具体的侵害隐私权的行为包括:
(1)刺探、调查个人情报、资讯;(2)干涉、监视私人活动;(3)侵入、窥视私人领域;(4)擅自公布他人隐私;(5)非法利用隐私;(6)侵害死者隐私利益。隐私是一种信息、活动和空间领域,也是一种秘密状态。侵害隐私权的损害表现为隐私被刺探、被监视、被侵入、被公布、被搅扰、被干预等。这些都是隐私损害的基本形态。只要存在隐私被损害的事实,不一定需要实际的损害结果,即可构成侵害隐私权的损害事实。隐私损害事实会导致受害人精神痛苦和财产损失,这些也是隐私损害事实。尽管这些损害事实不是构成侵害隐私权的基本形态,但并不影响侵害隐私权的构成,只会影响侵害程度和损害范围的大小。作为构成侵害隐私权民事责任的损害事实要件,只需具备隐私被损害的事实即可。
侵害隐私权的因果关系是指侵害隐私权的违法行为与隐私损害事实之间的内在、必然、符合规律的联系。这种因果关系容易判断,因为侵害隐私权的行为直接导致隐私损害事实的出现。对于精神痛苦的因果关系,需要判断是否由该行为所引起。对于财产利益的损失,需要确认其确实存在因果关系,因为这种损害事实直接关系到财产利益损失的赔偿问题,必须准确确定。
侵害隐私权的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具备主观过错。主要是指故意行为,即明知侵害隐私权的后果却希望或放任该结果的发生。过失行为也可能构成侵害隐私权的责任,但相对较少见,例如在小说创作中不当使用素材暴露他人隐私,构成过失侵权。对于构成侵害隐私权责任的最主要抗辩事由是正当行使知情权。正当行使知情权的行为具有阻却违法的性质。例如出于公共利益和社会政治需要,合法行使法定知情权,正当了解自己的出身和婚恋对象的经历等,都属于阻却违法的事由,可以免除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