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出现侵犯隐私的行为怎么办
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11-25
网络世界丰富多样,一些人在网络冲浪的时候,可能遇到被他人侵犯隐私权额行为。在确定对方的行为侵犯了自己隐私权之后,普法下受害者也想要去维权。那么,网上出现侵犯隐私的行为怎么办?下面让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仔细讲解。
如何处理在线侵犯隐私行为
要求停止侵权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对于以下行为之一,可以处以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可以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可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 写恐吓信或以其他方式威胁他人人身安全;
(二) 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三) 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治安管理处罚;
(四) 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打击报复;
(五) 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其他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信息;
(六) 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
报警求助
如果遭遇在线侵犯隐私行为,受害人可以向警方报案,寻求法律援助和保护。
网络隐私权的特点
侵权产生的容易性
网络隐私的特性决定了私人空间和私人信息容易受到侵犯。网络的虚拟性质导致个人信息一旦在网络上传播,其速度和范围无法控制,使得侵权变得容易而救济变得困难。
侵权主体和手段的隐蔽性
确定侵权主体存在很大困难,因为网络的虚拟性为侵权者隐藏身份提供了屏障。他们可以在窃取用户信息时不留任何痕迹,也可以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侵犯而不被察觉。用户可能不知道是谁盗用了自己的信息。即使留下痕迹,由于网络的更新速度,当用户发现侵权时,可能已无法找到证据。用户在进行网络活动时,如收发电子邮件、远程登录、网上购物、远程文件传输等,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他人非法收集个人信息并用于非法目的。整个过程中,用户可能毫不知情,甚至在侵权后仍然茫然无措。
侵权后果的严重性
由于网络信息的易发布和传播特性,用户个人私密资料的泄露可能导致重大的物质损失。同时,它可能对用户的名誉造成不良影响,给用户身心造成巨大伤害。
侵权的空间特定性
侵犯网络隐私权必须以网络作为载体,与现实环境中的隐私侵权有所不同。现实环境中的隐私侵权可以涉及任何人和任何物,而侵犯网络隐私权发生的空间是特定且唯一的,即网络。
最新资讯(2021年1月1日起生效)
《民法典》
根据《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五条的规定,当人格权受到侵害时,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要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可以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这些请求权不受诉讼时效规定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