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4-12-19
侵权责任的请求权基础是指法律条文,依据这些条文,被侵权人可以向法院请求侵权人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然而,并非所有的法律条文都能作为请求权基础。
根据是否同时具备“构成要件”与“法律效果”,法律条文可以分为完全性法律条文和不完全性法律条文。根据条文结构与法律功效的不同,不完全性法律条文可以进一步分为定义性法条、补充性法条、限制性法条、准用性法条和拟制性法条。作为请求权基础的条文,首先必须是一个完整具备“构成要件”与“法律效果”的完全性法律条文。完全性法律条文既可以作为请求权基础发挥功效,也作为裁判者的裁判规范。
不完全性法条不能单独、独立地作为请求权基础条文出现在原告诉讼请求的法律依据之中。而是应当以完全性法条作为请求权基础,同时辅之以数条与其诉讼请求相关联的不完全性法条加以补充、准用、限定或拟制,共同组成请求权基础条文丛,以支持其诉讼请求的实现。
作为请求权基础的完全性法律条文的结构一般为“原告得向被告,依据某一条文,请求其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作为请求权基础的完全性法条需要具备四个构成要件:即请求权人(一般是被侵权人)、被请求人(一般是侵权人)、法律依据(作为请求权基础的条文本身)和诉之声明(请求权人所请求法院判令的、被侵权人为或不为的行为)。
例如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184条第1款之规定、我国大陆地区《民法总则》第120条之规定等,都是请求权基础条文的典型代表。
我国大陆地区侵权责任的请求权基础主要是以《民法总则》第120条、《侵权责任法》第6条与第7条、第41条与第42条、第54条、第65条、第69条、第78条前段、第85条、《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为核心,其他相关条文负责补充、辅佐上述独立的请求权基础条文,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请求权基础条文体系。
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受德国民法体系影响深远。台湾地区《民法》采用五编制:总则编、债编、物权编、亲属编和继承编,有关侵权责任的请求权基础条文主要集中在第二编债法之中,以第184条、191-3条为核心,其他条文进行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请求权基础条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