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1-14
本文根据“以人为本,饮用水源安全与保护优先”的指导思想,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原则,政府负责管辖范围内的集中式饮用水源污染事故,实施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加强合作的原则,xx县相关部门负责应对饮用水源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建立防范有力、指挥有序、快速高效和协调一致的饮用水源污染事故应急处置体系。
本文的工作目的是规范和强化应对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对水污染事件的早发现、快速报告,最大限度地降低事件造成的损失和污染后果,最大限度地保障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
指剧毒、有毒、有害性化学物品(如氰化物、砷、汞、六价铬、亚硝酸盐、农药、氨氮、石油类、磷等)在生产经营、贮存、运输、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发生的爆炸、燃烧、大面积泄露等突发性事故对集中式饮用水源可能或已经造成的化学性污染。
指致病性微生物和寄生虫等通过饮用水源使居民可能或已经出现腹泻、伤寒、霍乱、甲型肝炎等肠道传染病暴发流行的生物性污染。
指工业生产企业因突发事故对集中式饮用水源造成的其它污染。
指因人为破坏或过失使有毒物质进入集中式饮用水源造成的污染。
指因地震、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和煤炭采掘造成的饮用水污染和困难。
根据环境污染程度,事故等级分为:
凡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为重大污染:
饮用水源监测项目(28项)中有1项以上(含1项)浓度处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Ⅳ类水体之间或者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范等规定的水源水质要求,经水厂净水处理后仍未达到饮用水水质标准或者残留含量对居民身体健康、工农业产品、输配水管道等构成威胁,不能保证居民饮水安全。
饮用水源监测项目(28项)中有1项以上(含1项)浓度处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Ⅲ类水体之间或者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范的水源水质要求,经水厂净水处理后不影响水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