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11-22
仲裁是指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自愿将纠纷交协议选定的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双方有义务履行,从而解决纠纷的法律制度。仲裁和民事诉讼都是解决民事、经济纠纷的重要方式。仲裁和民事诉讼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及相关仲裁条例规定: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不服仲裁裁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对仲裁裁决进行审查。然而,劳动仲裁程序与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是两个独立的程序,法院应对当事人争议所涉及的民事法律关系进行全面审查,并作出合乎逻辑的判决。因此,人民法院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时,应对仲裁裁决进行程序和实体审查。
劳动争议仲裁与劳动争议诉讼在程序上的衔接是一个具有争议的问题。目前,劳动争议案件的级别管辖存在混乱,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向法院起诉的案件既有经过区、县级仲裁机关裁决的,也有直接由市级或省级仲裁机关裁决的。人民法院应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劳动争议案件。此外,当事人在诉讼请求中增加或减少仲裁请求的案件,人民法院应根据具体情况受理或驳回起诉。
我国现行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程序为一裁二审制,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然而,由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劳动争议案件无终审裁决权,人民法院对仲裁裁决不能发生法律效力,且人民法院不能对未提起诉讼的部分仲裁事项作出维持仲裁裁决的内容。因此,建议修改劳动争议案件的受理程序,将先裁后审改为或裁或审,即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协议选择由仲裁或诉讼解决劳动合同争议。
在审判实践中,当事人对劳动仲裁裁决中的部分事项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后,劳动仲裁裁决的效力存在问题。根据劳动法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劳动争议仲裁是劳动争议案件进入诉讼的前置程序,如果当事人不服劳动仲裁裁决依法起诉到人民法院,劳动仲裁裁决不应发生法律效力。然而,人民法院只能对当事人就劳动仲裁裁决部分事项不服而提出的请求进行审理,不能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全面审理。同时,人民法院也不能在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中对当事人未提起诉讼的部分劳动仲裁裁决事项作出维持仲裁裁决的内容。因此,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时,人民法院应对劳动仲裁裁决的全部内容进行审理并作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