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采取强制措施是否停止执行职务
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3-11-19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对于犯罪嫌疑人,侦查机关可以采取强制措施的,例如对嫌疑人进行拘留或者逮捕等,那么被采取强制措施是不是停止执行职务?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的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被采取强制措施后是否停止执行职务的法律规定
依据相关法律,人大代表在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时,应暂时停止执行代表职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代表在以下情形之一时,应由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报告,暂时停止执行代表职务:
(一) 因刑事案件被羁押正在受侦查、起诉、审判的;
(二) 被依法判处管制、拘役或有期徒刑而没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正在服刑的。
在代表任期内,当上述情形消失后,代表可以恢复执行代表职务,但代表资格终止的情况除外。
强制措施的特点
1. 强制措施的主体和适用范围
只有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有权采取强制措施,其他国家、机关、团体或个人无权采取强制措施。否则,将构成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侵犯,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构成犯罪。
2. 强制措施的适用对象
强制措施适用于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而不得适用于诉讼参与人和案外人。
3. 强制措施的内容
强制措施的内容是限制或剥夺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人身自由,而不是对财物进行强制处分。
4. 强制措施的性质
强制措施是预防性措施,而非惩戒性措施。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防止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逃避侦查和审判,以及进行毁灭、伪造证据、继续犯罪等妨害刑事诉讼的行为。因此,强制措施与刑罚和行政处罚在本质上存在区别。
5. 强制措施的法定性
强制措施是一种法定措施。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各种强制措施的适用机关、适用条件和程序都进行了严格规定。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严格控制强制措施的使用,防止滥用强制措施对人权产生负面影响。
6. 强制措施的临时性
强制措施是一种临时性措施。随着刑事诉讼的进行,强制措施应根据案件的进展情况进行变更或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