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人事争议案件的基本形式是什么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争议 > 人事争议法律知识

处理人事争议案件的基本形式是什么

点击数:28 更新时间:2020-07-21

 
172518
在现实生活中人事争议是非常多的,出现人理争议时,有关部门应该及时处理,防止人事争议发生更大的纠纷,处理人事争议是有一定形式的,那么处理人事争议案件的基本形式是怎样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处理人事争议案件的基本形式是什么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人事争议案件实行仲裁庭制度,仲裁庭是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人事争议案件的基本形式。

《人事争议处理规定》

第十一条 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人事争议案件实行仲裁庭制度,仲裁庭是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人事争议案件的基本形式。仲裁庭一般由三名仲裁员组成。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指定一名仲裁员担任首席仲裁员,主持仲裁庭工作;另两名仲裁员可由双方当事人各选定一名,也可由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指定。简单的人事争议案件,经双方当事人同意,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可以指定一名仲裁员独任处理。

人事争议仲裁的受案范围

一、行政机关与工作人员之间因录用、调动、履行聘任合同发生的争议。这里的录用争议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录用公务员过程中产生的争议;这里的调动争议主要是指国家公务员要求调出国家行政机关而与国家行政机关产生的争议;这里的聘任合同争议主要指的是按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公务员与国家行政机关订立职务聘任合同后,因履行聘任合同而发生的争议。

二、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之间因辞职、辞退以及履行聘任合同或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辞职、辞退是指《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辞职暂行规定》和《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辞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暂行规定》所规定的行为。履行聘用合同和聘任合同争议,是指事业单位用人制度上实行聘用制,因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专业技术职务实行聘任制,因履行聘任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企业单位与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之间因履行聘用(任)合同发生的争议。这里所说的聘用(任)合同,是指国有企业同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签订的聘用合同或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合同,以及按照《全民所有制企业聘用制干部管理暂行规定》,企业从工人中聘用到干部岗位上工作的聘干合同。

四、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仲裁的人才流动争议和其他人事争议。

人事争议仲裁的受案范围应当保持相对一致,以保证当事人在仲裁后采用诉讼来救济的权利。

延伸阅读
  1. 劳动仲裁院如何调解双倍工资
  2. 劳动仲裁可以旁听吗
  3. 人事争议处理规定
  4. 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5. 丢失档案属于劳动争议

劳动争议热门知识

  1. 民事调解书有有效期吗
  2. 有责底薪违法吗
  3. 干活慢会被辞退吗
  4. 哺乳期员工仲裁需要什么材料
  5. 离职多年后档案在哪里
  6. 以技术入股不承担亏损可以吗
  7. 劳动局投诉是免费的吗
劳动争议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任课教师聘用合同范本
  2. 专职教师聘用合同范本
  3. 单位不服劳动仲裁起诉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强制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