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故逃逸警察会抓人吗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肇事 > 交通肇事知识法律知识

小事故逃逸警察会抓人吗

点击数:24 更新时间:2024-03-06

 
169938
发生交通事故后,如果对事故的责任有异议的,当事人应该报警处理,如果造成人员伤亡的,这类型交通事故是不能私了的,一定要报警处理,那么小事故逃逸警察会不会抓人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小事故逃逸:法律规定和认定标准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小交通事故发生后,肇事者若逃逸,交通管理部门有权采取行动。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五条,接到协查通报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立即布置堵截或排查。一旦发现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或嫌疑车辆,应予以扣留,并依法传唤交通肇事逃逸人或符合协查通报的嫌疑人,并及时通知案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案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立即派遣交通警察前往办理移交。第四十六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查获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或嫌疑人后,应按原范围撤销协查通报,并通过全国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撤销布控。

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标准

对于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认定,需要同时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把握。行为人除了必须具备逃逸的客观外在行为方式,还必须具备逃逸的故意。行为人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逸,表明逃逸行为的心态只能是故意的。如果仅仅具备离开现场的外部特征,而不存在逃逸的主观故意,则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行为。首先,认定逃逸行为存在一个前提条件,即行为人对肇事事故应是明知的。如果行为人对肇事事故不明知,而驾车继续行驶,主观上没有恶性。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只是在进行正常的驾驶行为。只有当行为人对肇事存在盖然性、可能性的明知,才能符合逃逸行为的要求。其次,逃避抢救义务以及其后逃避责任追究也是认定逃逸行为的重要标准。一般情况下,逃逸者不履行抢救义务和逃避责任的动机是重合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能存在着并不逃避抢救义务但尽可能地逃避肇事责任追究,或者不履行抢救义务但并不逃避责任追究的情况。只要具备逃避抢救义务和逃避责任追究这两个动机中的任何一个,都应认定为逃逸行为。因此,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和认定标准,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是被严禁的,一旦发生,交通管理部门有权采取相应的措施追究责任,确保交通秩序和公共安全。
延伸阅读
  1. 交通逃逸小事故处理了什么时候放车
  2.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代领规定
  3. 停车时不小心刮蹭到别人车怎么办
  4. 勘查交通肇事逃逸现场的一般程序
  5. 交通肇事逃逸怀疑酒驾认定的标准

交通肇事热门知识

  1. 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
  2. 小事故离开现场是否构成逃逸行为
  3. 小事故逃逸对抵押登记的影响
  4. 肇事逃逸的刑事责任
  5. 交通事故人死亡刑事责任吗
  6. 铁路噪音补偿标准调查报告
  7. 不要从肇事者变成杀人犯
交通肇事知识导航

交通事故解决方案

  1. 碰瓷处理指南
  2. 交通肇事逃逸
  3. 交通事故赔偿项目
  4. 交通事故全责无责划分
  5.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流程
  6. 交通事故主次责任划分
  7. 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流程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