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9-22
根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四条的规定,我国设立了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以下简称救助基金)。在以下情况下,救助基金可以先行垫付道路交通事故中受害人的丧葬费用、部分或全部抢救费用,并有权向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
对于特殊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 出于逃避法律责任,但履行救助义务。
例如,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将伤者送往医院后逃离现场。虽然行为人构成了逃逸,但其主观恶性较低,仅出于逃避法律责任的目的,同时也为抢救伤者争取了宝贵时间。对于这种情况,应当从宽认定责任。
2. 出于逃避救治伤者,逃逸后主动投案。
有人认为,行为人在逃逸后主动投案,不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因为行为人有自首的表现。然而,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实际上违背了立法原意。法律规定逃逸是为了加重情节,以保护受害人的生命。逃逸的最严重后果是导致伤者缺乏救助,从而导致伤势严重甚至死亡。因此,这种情况下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对于自首情节的考虑,可以按照刑法减轻处罚。
3. 既逃避法律责任又逃避救治伤者。
这种情况在现实中最为常见,行为人在主观上同时考虑逃避法律责任和救治伤者。对于这种情况,显然应按照法律规定,在量刑幅度内加重处罚。如果逃逸行为导致受害人死亡,则构成逃逸行为情节的再次加重,即“因逃逸致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