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5-13
根据未成年人的法律地位和劳动法规定,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具备劳动主体资格,不能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收入。因此,未成年人的生活费用主要由监护人承担,所以在审判实务中,通常不会支持未成年人主张误工费的要求。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五条的规定,禁止雇佣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除非是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并且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如果未成年人超过16周岁,并且有证据证明已经参加工作,那么可以主张误工费。
非持续性误工的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来确定。
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时间从受到伤害耽搁工作之日开始计算,直到定残之日的前一天。
受害人因伤害死亡的误工费计算从侵权行为开始计算,直到受害人死亡之时止。有些情况下,因受害人死亡而不计算误工费,因为已经通过死亡赔偿金补偿了预期收入。
不同受害人在遭受损害后的误工收入损失会因个人收入能力和水平的差异而异。
由于行业、岗位和就业情况的不同,以及受害人收入方式的差异,误工费的计算依据也因人而异。
通常情况下,应以受害人在遭受损害前某一时段正常工作、劳动可能取得的收入作为参照或依据。对于该时段的可能收入,只能通过一定的客观数据,在排除对其收入产生不利或有利影响因素的情况下进行推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