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9-01
交通事故中,受害人负全部责任是否能够获得赔偿,取决于事故责任的大小和相关法律规定。即使受害人负全部责任,根据交通事故的特殊性和国家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仍然有可能获得赔偿。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及《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21条的规定,交通事故受害人(不论责任过错,在交通事故中遭受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人)具备以下行为,交警会认定其负全部责任:
1. 受害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即所谓的“碰瓷”。由于受害人有故意制造交通事故的动机,因此受害人应承担交通事故的后果。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也有权拒绝支付交强险赔偿。
2. 受害人具有过错行为,该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并且另一方当事人没有违章行为。此时,受害人需要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
3. 受害人在发生交通事故时逃逸,导致车祸现场发生变动、证据被破坏,交管部门因此无法查证事故真相。在这种情况下,交管部门会认定受害人处理不当,需承担全部责任。
1. 保持冷静,记录肇事车辆信息。事故发生后,受害人应保持冷静,并立即采取自救措施。确认交通肇事者及肇事车辆,并记录肇事车辆的号牌、车型、颜色等信息,以防止肇事车辆逃逸。为避免套牌情况的发生,最好让当事人留在事发现场。
2. 不得擅自扣留造成事故的车辆。事故受伤者的亲属、朋友或事发地附近的群众,切勿私自扣留车辆、人质,或哄抢车上物品。否则,将承担由此造成的不利后果。
3. 造成严重伤情的情况下,应要求交警部门进行伤残评定。如果交警调解不成功,应及时向法院提起诉讼,以尽快获得理赔,避免超过诉讼时效。
4. 保存好自己受损失的相关证据。无论是人身伤害还是财产损失,在要求赔偿时都必须提供确凿、充分的证据。否则,在理赔过程中可能无法得到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