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10-11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如果当事人在饮酒后没有启动车辆,只是在路边等待代驾,由于没有实施驾驶行为,因此不会构成醉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的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将受到处罚。具体处罚措施如下:
1.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将被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如果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后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则将被处以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并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2.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将被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并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同时根据法律追究刑事责任。在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3.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行为,将被处以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并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在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4.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行为,将被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并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同时根据法律追究刑事责任。在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5.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对于喝酒后开车逃跑的情况,以下情形可以被定义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1. 明知发生交通事故,行为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
2. 行为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在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的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
3. 行为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
4. 行为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
5. 行为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
6. 行为人离开事故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对于发生以上肇事后逃逸行为的交通事故当事人,如果能够在肇事逃逸后主动向交管部门或其他公安部门投案,并如实交待犯罪事实,并等待接受处理,根据中国刑法的相关规定,仍然可以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