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3-2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的规定,贷款诈骗罪的行为包括以下情形:
(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
(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
(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
(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
(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
在实践中,贷款人因某种原因而采取虚构事实的方式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属于民事意义上的贷款欺诈行为。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可以确认合同无效,或由贷款人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合同。
区分贷款诈骗罪与贷款欺诈行为的关键在于行为人的主观目的不同。如果行为人的目的是非法占有,则应被认定为贷款诈骗罪。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使用欺诈手段获得贷款的行为都构成贷款诈骗罪,特别是对于以下几种情况,不宜作为犯罪处理:
(1)以虚假手段取得贷款后已经主动归还贷款本息的;
(2)以虚假手段取得贷款后拖欠未还,但具有偿还能力或基本具有偿还能力,并且并不躲避贷款人追索债务的;
(3)以虚假手段取得贷款后拖欠未还且没有偿还能力,但造成这种情况是由于行为人经营亏损或经营失误导致无力偿还贷款的结果。